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香港、广州等地上了十多年学,毕业之后又干了一年多悬壶济世的医生工作。

1894年,28岁的孙中山决定弃医从文,他上书李鸿章,为大清国改革出谋划策,并希望在李中堂那里谋得一个职位。结果李中堂正在忙着中日甲午战争,没来得及见孙中山。

这年,孙中山彻底走向了清朝的对立面。上书失败后,他来到哥哥孙眉发迹的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

1895年,孙中山发动了他闹革命的第一次起义:广州起义。结果因组织不给力最终失败,同村发小陆皓东牺牲。孙中山、陈少白、郑士良三人经香港逃跑到日本避难。

在日本短暂停留后,三人决定分头行动:陈少白留在日本发展兴中会,郑士良返回大陆继续革命,孙中山到檀香山去发展。

到檀香山后,孙中山发挥他的演讲才能,到处宣传反清思想,但当地华侨比较少,大家都听不懂他说什么,呆了几个月后,他觉得没意思,就决定到更大的美国去。(檀香山这时是独立国家,1898年归入美国)

1896年6月,孙中山到美国。他从美国东海岸忽悠到西海岸,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多大长进。

树挪死,人挪活。写反馈打开搜狐新闻,体验更流畅

孙中山年轻时照片

9月,孙中山坐轮船到欧洲。

首先来到英国伦敦,见到了当年在香港教书的老师:康德黎夫妇。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当然不浪费任何一个发展会员的机会。

英国那么遥远的地方,当时华人还比较少。但华人少总不能不宣传吧,思来想去,孙中山化名陈载之,走进了离他驻地不远的大清国驻英使馆!向使馆里的老乡们推销他的反清思想。

令他没想到的是,广州起义后,“孙中山”已经成为大清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通缉犯。一个同乡根据他的口音确认了是孙中山,结果:他被抓了。

孙中山这才知道,自己羊入虎口,连呼:吾命休矣!

使馆人员抓住孙中山后,很快决定:避开英国当局,租条船把他偷偷运回国。

按大清律例:死罪。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遇到了一个救命稻草:在使馆里的英籍仆人科尔。

一顿忽悠,科尔答应帮他送信。

孙中山在随身携带的名片上写上:“老师,我被绑架在清公使馆,即将被运回国弄死,请速来救我!学生:孙中山。”

交给科尔,并告诉他送信地址。

科尔把信件藏在身上,下班后来到孙中山老师康德黎家,把信交给了他。

康老师急得团团转,找到外交部和新闻媒体。

特别是有了媒体关注,这事就好办了!

记者从来就不嫌事大,伦敦媒体以“中国革命家孙中山在伦敦被捕”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给孙中山上了个头条,之后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孙中山成了新闻热点,知名度扶摇直上。

英国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让清使馆放人。

出来后,前来采访他的记者门庭若市,甚至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要把他列入《中国人名辞典》。孙中山不忘趁热打铁,写了一篇《伦敦蒙难记》,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孙中山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革命家。

中国人有句俗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孙中山,之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现在他成了一位名人。

人一旦出了名,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

伦敦蒙难,让孙中山知道媒体宣传的力量。后来,他在干革命过程中,办了很多报纸。通过媒体来宣传他的革命思想,当然也为了和竞争对手——康有为打口水仗。

一个人,

要是没有思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孙中山在伦敦呆了1年多时间,他经常出入伦敦图书馆,特别是伦敦蒙难过后,这里就成了他经常去的地方。

他在图书馆研究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说,也研究西方历史、哲学、外交、军事、法律、工业、农业等各方面书籍。

伦敦是欧洲政治革命摇篮,这里汇集了欧洲各派政客,充斥着各种革命思想。德国马克思、恩格斯,法国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法意》,美国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

再结合中国孔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他一生追求的革命思想,终于在伦敦诞生了!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简单的来说:民族,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民权,老百姓拥有平等的权力;民生,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一次系统的提出革命思想。这是旧三民主义,20多年一直坚持的纲领。

到1924年,发表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反封建”、“耕者有其田”口号,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