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作譜名傳世 盡孝累仁利及人

------ 鄠邑定舟村北村軍籍《張氏族譜》序

2018年清明節,我最敬重的鄉賢張啓惠老先生,從咸陽回鄠邑定舟村,親自把自己精心編寫的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渭豐鎮定舟村北村軍籍《張氏族譜》初稿給我,說請我給族譜寫個序言。據我所悉,由於歷史的原因,定舟村軍籍中的老家譜損毀散佚不少,《張氏族譜》在2001年11月最初出版。這本族譜是《張氏族譜》的完整版。今張老師率族人共同編纂族譜,我深爲其敦親睦族爲公不計辛勞得失、四處奔走之精神而感動,更爲其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查漏補缺,不畏艱難之行爲所折服!

敬讀書稿,如沐春風。該書資料詳實、內容豐富。族譜中對張氏家族之源流、宗祠、墳塋、執事管理事務、世系、派系、往事考證、輩名續字、始祖來村史略、墓誌銘、墓表、清明祭祖、個人簡介、世系表格、地圖等內容都作了詳細客觀如實記述。承蒙張老師殷殷所託,囑爲作序,誠惶誠恐。該族譜是一本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良好家風的經典讀本,是一件教育、啓迪、激勵後世和今人奮發圖強的大好事,是一部值得永久珍藏和傳承的優良家書,是一項中華民族復興和留住鄉愁的育人工程,是一縷充滿着和諧、文明、溫馨的和煦春風。

名門望族,枝繁葉茂。鄠邑定舟村地處渭河之濱,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北村軍籍張氏一族,是村中最大姓、人口衆多,是關中地區名門望族。據留存至今的碑石、史書、族譜記載,其祖浙江紹興人,元末明初於安徽鳳陽隨朱元璋起義軍征戰。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始祖在朱元璋次子西安秦王朱樉部任左護衛指揮使。爾後,因秦王朱樉調回南京思過,始祖張道盛和同僚10人,受命屯田西安府興仁裏定周(今寫舟)村,其中有張、王、李、趙、蔣、夏、石、楊、單、魏十戶軍籍。清末,因戰亂、瘟疫、匪患等因素,單、魏兩姓消失。始祖道盛來村居住,生三子。長子多省,居定北。次子多城,後移居定南。三子多縣,後裔遠去甘肅張家川居住。其族人分居於渭豐鎮定舟村南北二村。六百年來,張氏族人在定舟村這片土地上,披荊斬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畏千難萬苦,歷盡劫難,耕讀傳家,農商並舉,和睦鄉里,繁衍生息,枝繁葉茂,人丁興旺。自明初代輩相傳二十八世,繁衍至今600多載,現有八大宗系,共二十派系。據1998年9月人口普查統計,北村軍籍張氏現有358戶,男957人,女827人,總計1784人。

家風純樸,人才輩出。張氏家族,自古以來,素以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和德孝良好家風,名聞方圓幾十裏。其中四門家族始祖張從浩,爲太學,處士。墓誌銘曰:“醉心詩禮,耕讀暇日,丹青自娛,高風逸緻,想見其人”。高祖張繼聲,字靖濤,學名振川。墓誌銘曰:以咸豐乙卯科武舉,官授武德騎尉,守備銜,補用千總。投筆請纓,心雄萬夫。回發之變,績著團防,祿弗酬庸,位不副德”。武魁匾曰: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理糧餉署固原提督。張茂齋,爲太學,文林郎,墓誌銘記載曰:英俊聰穎,賦性仁孝,鞠躬端謹。張本善,舉人,知縣。張福善,歷任咸陽、禮泉、興平百釐鹽稅局局長。張葆善,陝西省警察廳教育官。張濟善,爲太學、貢生。其仁術濟醫,廣譽鄉里,解難扶危,分文不取。張少普,曾任戶縣第五區區長、戶縣裕戶工廠廠長,創辦戶縣大王棉運合作社任理事主任16年。解放後任戶縣政協副主席、常委。其仁義、德孝故事,可彪炳千秋。張孝友(喜雁),畢業西安醫學院,曾任《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主編,其嫁臨潼人張秉鐸,生長子張藝謀,著名電影導演。張聯惠,任職武警醫院,有突出貢獻專家,1996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研製成功國家新藥幾十類等。被省衛生廳評爲“陝西名中醫”。如北廟牆上鑲嵌的誠信碑中記述的張景誠,崇尚仁義德孝,在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第二季之47集《施德累仁定舟村》中播放,令人感動。吾之祖母諱桂清,亦系定舟北村軍籍張氏族人。其賢淑、溫良、勤儉,乃傳承祖上良好家風與福德也。軍籍張氏族人中,出類拔萃者,人才濟濟,均在譜中詳述,值得點贊和學習。

退而不休,樂有所爲。張啓惠老先生愛國、愛家、更愛村、愛人。其勤奮好學,謙虛謹慎,持家勤勉,自奉簡約,以仁做人,以德做事,與人爲善,言無是非,自食其力,任勞任怨,德高望重,情繫桑梓。其先後參與編輯出版《戶縣定舟村史略》,主編《戶縣善慧小學校史》《定舟村行鼓修改曲譜和婦女敲鑼鼓文史資料》《定舟村軍籍趙氏族譜》《定舟村建制行政區劃及政權沿革》《定舟南村軍籍張氏族譜》《定舟村飲水工程史略》《大王西村朱氏族譜》等。今在耄耋之年,費盡千辛萬苦, 補充、整理、修訂、編輯了這部定舟北村軍籍《張氏族譜》,實屬不易。其溯本求源,訪祖尋根,歷時十餘載,遍查先祖墓碑,走訪老輩同宗,記錄族人傳述,查閱歷史資料,徵求宗親意見,不厭其煩。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精心編纂了《張氏族譜》。此舉足可告慰先人,啓迪後世,流傳萬代而不朽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歲月悠悠,征途漫漫。記住鄉愁,弘揚祖德。唯願張氏族人,在新時代、新徵程,以忠孝之心,炳信義之德,行仁善之舉,同心同德光大門庭,彪炳史冊,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傳承美德,家族興旺,光宗耀祖,再鑄輝煌。

贊曰:惠雨和風仁沁夢,鴻篇雅義蘊丹心。

一書盡錄古今事,滿卷猶懷天地春。

灑露修德桂花鬱,浥香種善松子馨。

無疆大愛呈祥瑞,作譜育人百世欽。

是爲序!

時公元二零一八年歲次戊戌季春

邑人定舟南村東仁府軍籍李景寧沐手敬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