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如弘时失败了,那么雍正帝就失去了弘时这个皇子,重蹈康熙帝的覆辙。假如弘时成功了,那么雍正帝就失去了弘历这么好的皇子,他自然痛苦万分。

作者声明:本专栏是解读文学作品系列,穿插各种历史史实及个人见解,非虚构类小说。

我们看《雍正王朝》,最精彩的片段无外乎九子夺嫡了,作为夺嫡失败的老八胤禩,他明明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还要时时跟雍正作对,即使被抄家了,还不忘给弘时出主意呢?

《雍正王朝解密》95:《雍正王朝》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他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在《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一共有两次忽悠弘时造反,但是两次的目的大有不同!

要解释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得搞明白老八胤禩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老八胤禩是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而康熙帝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未到成年就夭折了十五个,等到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只剩下十二个皇子具备争夺储君的资格。

在这些皇子中,真正有实力竞争的,只有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老四这边有老十三支持,老八这边有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支持。

所以,在势力上和众臣拥护上讲,老八是占据优势的,在德行上,老八也不输老四!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帝并不这么想。

康熙帝心中是有一个疙瘩的,这个疙瘩并不会因为老八表现得多好而消亡。这个顾虑就是老八的出身,康熙帝也曾经大骂胤禩为“贱妇所生”!就因为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这也让老八从小就有了从骨子里争口气的想法。

当最后所有的夺嫡努力都竹篮打水以后,老八换了一种思路,他对其他人也讲过,所谓的皇帝,就是为了争说的算的权力。即使不当皇帝,如果说的话比皇帝还好使,那么当不当皇帝也无所谓了。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是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分,一般什么样的人才这么在意名分呢?

就是胤禩这种出身比较低微的人(相对于其他皇子),就像过去一个连生五个女儿的人家,别人都在嘲笑他,而他偏偏要生出儿子来一样!

对于一般人来讲,所谓的成功人生无非就是酒色财气,对于老八胤禩来讲,不好酒、不好色、不好财,唯独对这个气情有独钟。俗话说“树争一块皮,人争一口气”,正是因为胤禩的生母缺的是这个“气”,他才一生都在争这个“气”,这个“气”,换个字来讲,就是“名”!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好解释,胤禩为什么要忽悠弘时造反了。

在胤禩找弘时之前,他就已经在争这口气了:

不管是雍正帝即位之初追缴户部欠款的事,还是后来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新政推行,甚至关于西北大将军年羹尧的生死问题。老八都在充当着一个煽风点火的角色,目的也很明确,让天下人都去骂雍正皇帝,让天下人都为康熙帝的错误传位给老四胤禛而懊恼,从而给自己积攒好的名气。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当老八胤禩埋头苦干并接连被雍正帝破解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科场舞弊案的主犯原来是弘时!

也就是说本来胤禩打算利用山西巡抚诺敏一案,和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科场舞弊一案来整垮雍正帝,让雍正帝难堪。不管雍正帝是严杀还是隐忍,都对雍正帝不利。

如果选择严肃处理,那么雍正帝是不是就此得罪了身边的两个重臣,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一个是首府大臣张廷玉。如果他选择了隐忍不发,那么雍正帝的脸面就彻底被打的无脸见人了。

当然,雍正帝选择的第一个选择,最终算是给隆科多的背叛埋下了伏笔……

在此基础上,老八胤禩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设想,那就是架空雍正皇帝,拉拢他的新政推行得罪的权贵人士。这样就可以实现他的伟大设想,那就是雍正帝留骂名,自己留“贤王”名分,而且发号施令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他利用弘时科场舞弊案的把柄,挟持了弘时,又拉拢了隆科多,伙同其他人员,发动了有名的八王议政逼宫事件。

对弘时来说,这次参与造反,只是因为胤禩掌握了他的罪证,担心被捅给雍正帝,所以才糊里糊涂的参与了进来。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而对于老八胤禩来讲,这件事如果能成,则他就终于向天下人证明了,康熙帝选择老四胤禛即

{!-- PGC_COLUMN --}

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只有我“八贤王”才是真正的大才,即使没有坐上皇帝位,那也是名声盖过皇帝。

说到底,他还是不服雍正帝的心思在作怪!

那么他第二次忽悠弘时造反,心境就完全不同了:

胤禩发动的八王议政计谋被老十三给粉碎了。

此时的老八胤禩还是有些悲壮的,他喊了一声:

“老九、老十,不要怂包求人,走!”

此时的老八胤禩是彻底输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弘时不失巧合地又找上了门。于是老八胤禩总结了自己失败的经验,并且告诉弘时,不能太“仁慈”,自己输就输在了一个“贤”字上,太注重名分了。

然后弘时又傻啦吧唧的派出了杀手,想干掉弘历,当然最后并没有成功。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但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这小子跟雍正帝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导致了弘时的死,他是这样说的: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啦!”

雍正帝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痛定思痛,最后痛下决心杀掉了弘时,为弘历的顺利继位铺平了道路。

弘时临死的时候,大喊:

“八叔,阿其那!阿其那!你明明知道我不是弘历的对手,还让我去争,逼得皇阿玛杀我!我恨你!”

这就是老八胤禩的计谋!

假如弘时成功了,那么雍正帝就失去了弘历这么好的皇子,他自然痛苦万分。假如弘时失败了,那么雍正帝就失去了弘时这个皇子,重蹈康熙帝的覆辙。不管是哪种结果,对于雍正帝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而最终,他终于赢了雍正帝一次,临死前还给雍正帝写了一封信,其实说到底只问了他一句话:

“四哥,你到底累不累?你这么拼,到头来也不过得到了身前身后的骂名而已!”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说到底,老八胤禩两次说动弘时造反,并不是真的为了扶弘时上位,而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老四胤禛差而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