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的上映曾轟動一時,而這種曾經統治了地球長達1.5億年的龐大生物是如何在近乎一夜之間集體消失滅絕的,也成了大家最爲好奇的關注點。翌年,美國航太總署(NASA)給出了迄今爲止最受世人認可的結論,那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導火線,很可能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與地球的猛烈相撞。

圖源:百度圖片(下同)

目前,被認爲是引發恐龍滅絕元兇的那顆小行星所留下的隕石坑,就被發現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距海岸不遠處。因而,如果小行星晚掉下來半分種,那麼它就會掉進大西洋或者太平洋裏。在此狀況下,巨石激起的超級海嘯雖說同樣會對地球環境造成毀滅性影響,但是在沒有硬衝撞濺起遮天敝日的塵埃之狀況下,內陸區域的植物光合作用仍可繼續下去,賴以爲食的恐龍也就不會坐以待斃活活餓死。

或許,躲過了那場災難後,恐龍可以繼續生存繁衍至今,但這對於在座的你我絕不是什麼福音。因爲,我們的哺乳動物祖先,在整個中生代都處於被恐龍壓制打擊的陰影下苟延維生,直到恐龍消失後,哺乳動物才成了地球的新主人。讓哺乳動物能夠在那次災難中倖存下來的關鍵,也就是它們相比起恐龍來毫不起眼的小身板,以及因此而能夠利用稀少的食物資源就度過可能長達數個世紀的暗無天日漫漫嚴冬之能力。

在恐龍時代,所有哺乳動物都長得和老鼠差不多,而在恐龍滅絕空出了大批生態位之後,哺乳動物才快速進化出了千奇百異的形態,最終,其中的一支——靈長類進化出了“智人”這個能夠自行改造地球環境的智慧物種。而如果恐龍生存至今,繼續把佔着那些頂層生態位,那麼我等哺乳動物仍將會是地球上的“二等公民”。

但或許,如果恐龍的進化過程沒有被那顆天外來客小行星阻斷,那麼有了6000多萬年的額外進化時間,恐龍中的一支是不是也有機會進化成智慧生物——“恐人”呢?只不過,就算是進化成了人,恐龍還是要靠下蛋來繁殖後代的,意味着在它們的社會里,生孩子時要請的不是“產假”,而是“孵蛋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