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得知艾豐先生突然離去的消息,我一時醒不過神來。

人生難得一導師——追憶艾豐先生

艾豐資料圖片

5月10日,我還陪他一起去中船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聽取智慧海洋工作進展情況後,他又提出網格化海洋分級治理的新理念;

5月18日,聽說他跟朋友去打了場球,成績不錯;

5月20日,電話就一直無人接聽……

老人家雖年過八旬,但身體是那麼棒,事事不求人。裝修住房,自己買了鋸子分解沙發;收養的貓狗治病打針,自己動手;上個月做個小手術,自己開車去。一個健康若此的人突然離去,讓人無法相信。

新聞巨擘

初識艾豐,是40年前聽他講課。1978年,我考入北京日報辦的新聞訓練班,印象最深的是他充滿智慧充滿激情的授課。做艾豐那樣一個記者,使人嚮往憧憬。

新聞生涯越久,我對艾豐的敬仰越深。作爲學者型記者,艾豐極力提倡思考。他把自己的新聞作品集命名爲《思考的筆》,其中提出,記者有三個任務:報道、解釋、預測。他認爲新聞是“五說”行業:最先說話、說自己不甚懂的事情的話、公開說話、迅速說話、還要經常這樣說話。記者完成三個任務、做到“五說”,都離不開思考。

後來,艾豐由記者成爲著者,其作品《新聞採訪方法論》一時洛陽紙貴,並榮獲首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這是有人第一次把新聞學與哲學連接起來,把新聞採訪學研究從經驗性上升到學術性,並建立了自己的體系。此後艾豐一發不可收,繼《新聞採訪方法論》之後,又有《新聞寫作方法論》《中國新聞媒介發展大趨勢》等著作接連問世。

艾豐的新聞寫作和新聞理論體系我學了幾十年,甚至“不擇手段”。20世紀80年代後期,艾豐是人民日報經濟部主任,我是工人日報經濟部主任,經常一起參加重要會議採訪。有一次,在京西賓館參加完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寫稿子寫到頭昏腦漲。出門一看雪下了半尺多厚,碰上艾豐。他雖有公車可乘,卻酷愛自己開車,我估計他那小拉達車肯定在,於是上前套磁:“我幫你掃車上的雪,你送我回家。”他欣然答應——其實,我是想討教他對這篇稿子的高見。

社會活動家

艾豐常說,做好經濟新聞報道,首先要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其次要圍繞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經濟問題做選題;最後要多參加社會活動,並以“大記者一定是社會活動家”的名言勉勵大家在社會活動中寫出好新聞。

社會活動家,也正是艾豐自己。

艾豐是“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1991年國務院開展第一個“質量品種效益年”,他發起“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得到時任副總理朱鎔基的支持。

艾豐擔任“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組委會主任,各新聞媒體都積極參與。我成爲組委會辦公室衆多副主任之一,按組委會要求組織得力記者深入假冒僞劣產品猖獗的地方,明察暗訪,組織報道。“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一炮打響,受到了廣大羣衆的歡迎。人們說,“大快人心事,質量萬里行”“希望萬里行天天行”。

艾豐對萬里行有個“三手”定位:“政府的助手,企業的幫手,改革開放的蹚雷手”。這實際上也是艾豐給自己的定位。

與此同時,艾豐大力推進我國名牌戰略活動。1992年6月26日,中國第一個名牌企業組織——馳名商標保護組織在北京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全國名牌大會,發表了《名牌宣言》,叫響了中國名牌第一聲。本世紀初,艾豐擔任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一直活躍在品牌戰略活動的第一線。

近30年來,艾豐始終致力於品牌戰略的理論和實務研究。2000年出版的《名牌論》,2010年出版的《品牌革命》兩部專著,是他關於品牌的觀點的系統集成。

在研究品牌理論的同時,艾豐把更多精力用於指導實踐。溫州“質量立市,品牌興市”戰略的形成有他的智慧,海爾、聯想、TCL、燕京、雙星、汾酒等諸多品牌,都曾受益於他的指導。

海爾張瑞敏說,最理解海爾的是艾豐,他給了我們許多指導和幫助;

燕京李福成說,正是艾豐發展自主品牌的思想,使我們頂住了80年代的“合資潮”,纔有了今天的燕京;

汾酒集團接受了艾豐的“王者歸來”的諮詢建議,三年內把企業的銷售額從36億提高到110億;

阿里馬雲說,艾豐是爲我們企業家說話的學者……

艾豐對品牌事業的熱情和見解贏得了一批企業家的尊重,取得了巨大社會效益,也體現了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頗具特色智庫人

2013年,艾豐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家民間智庫機構——北京艾豐經濟發展研究院。

之所以把一個人姓名嵌入研究院的名字,一方面是爲了突出民間色彩,一方面也因爲艾豐是一位頗具特色的智庫型人物。而他之所以同意這樣做,也完全是爲了鼓勵大家發揮自己的智慧、經驗、激情,爲社會作出貢獻。

出於對艾豐的崇敬和學習請教之心,我加入了這個機構。研究院在他的帶領下,秉持“實用性、權威性、前瞻性”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其中,受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託所做的《新型城鎮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艾豐主筆了概論分冊;開展《智慧海洋工程》課題,其成果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納入“十三五”規劃。此外,艾豐還領導着研究院爲企業發展戰略、品牌戰略、經營模式等提供諮詢。

有時我感到研究院的工作開展得不夠活躍,在院務會上檢討自己缺乏開拓創新精神,艾豐總是說,你別自責了,研究院名氣不大,是艾豐的影響力不夠啊。幾句話,貼心暖人,大家風範盡顯。

現在,這樣的對話再也不能出現了。5月22日,在回京的高鐵上,憶及老人家點滴片段,竟無語凝噎,筆不成文。5月23日,我們將作最後的告別:願先生駕鶴西去無寂路,願先生智慧之光不滅,願先生身後偉業有宏圖。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23日09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