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勵,領導安排單位聚餐,大家都很開心。桌上早已擺好冷菜拼盤,滷鴨頭烤乾魚醬牛肉、花生米熗萵苣蒜黃瓜,色彩豐富,花樣繁多。大家還沒坐齊,李妍就往她兒子的盤裏夾兩鴨頭,還埋怨別人來得遲,害的兒子都餓了。

聽說李妍是最貼心的媽媽,從來都是孩子沒放學飯菜就擺在桌上,衣服也不讓孩子洗,說是怕浪費他學習時間,從不讓他做任何家務事。

孩子也爭氣,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光憑這點,每次談到孩子,李妍就神采飛揚,自信多言。

這個年級第一的優秀學生,在那旁若無人地啃鴨頭,喫相特難看,把碎骨都吐在杯盤外,甚至落戶鄰處。

熱菜陸續上桌,他總是第一個伸筷子,眼疾手快地把肉夾在自己的盤中。一旁的李妍也不閒着,不一會兒,孩子桌前便堆滿了各種肉,甚至還翻卷菜盤,來個海底撈月呢!

大家心裏也對那個男孩產生鄙視,太沒有餐桌禮儀的教養了吧!

在這個追求高分的時代,家長只知道讓孩子埋頭學習,把分數當做唯一目標,卻忽略他人格培養,認爲教養就像男孩的喉結或女孩的胸脯,到一定年齡就會自動自發出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教養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爲他人着想,凡是考慮別人的感受。人天生是利己的,教養要求我們要剋制自己的一些意想,從利他角度做人做事。而父母如果一昧寬容,就會演變爲縱容,那些解釋和掩護,正使孩子成爲不受歡迎的人。

童童這孩子是大家最喜歡的。每次看到我們,喊“阿姨好”。他媽媽在工作時,他就安心地在一邊看書。

小時候去逛街,他看到路邊坐着乞討者,蓬頭垢面,春夏之交還穿着棉襖。邊上有個小孩,約四五歲,黑黑的,瘦瘦的,更顯得眼睛烏溜溜的,卻充滿害怕的眼神。

童童嫌棄地要跑,卻被媽媽拉住,讓他把一元錢送給他們。他小嘴撅起,極不情願,媽媽對他講有的小孩被拐賣,又被迫乞討的事,他聽後非常同情,迅速把錢扔給他們跑回。媽媽又讓他彎腰放下,尊重別人,而不是施捨,施捨給別人東西,會挫傷別人的尊嚴。

童童聽後,走過去彎下腰,認真地在他們的碗裏放了一元錢。

從那以後,每次看到可憐的乞討者,童童都會彎下腰蹲下身子給他們一點錢。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想要花朵開得鮮豔美麗,首先得保證根沒爛掉,能持續提供養料。

孩子的教養在父母。父母的修養,纔是孩子的教養。教養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禮儀行爲受用一生。

本文由育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