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16日,在愛人孟小冬和子女等的陪伴下,曾經的“上海皇帝”杜月笙於香港病逝,這一年,他年僅63歲。

臨終前,杜月笙留下兩句遺言,其中一句遺言便是:“不讓後人走黑道”!

叱吒風雲的黑幫老大杜月笙留下這樣一句遺言,無異於向世人吐露:自己此生走黑道實是逼不得已,這條道不是好道。

這樣的杜月笙與世人眼裏風光無限的他,相去甚遠。

在世人眼裏,擁有權勢、地位、美人的杜月笙是成功男人的典範,最重要的是:他的一生雖身處黑道,卻活成了真君子。

這樣的結局,杜月笙還不滿意,只因爲:他對世間的黑白,比尋常人更敏感。人說,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或許就是因爲深處黑道的緣故,杜月笙對“白”纔有那麼大的渴望。

杜月笙對“白”的渴望幾近是一種“情結”。

某種意義上來說,黑幫頭子杜月笙從進入黑幫的那天起,便一直在想辦法掙脫他的“黑身份”。

瞭解杜月笙的人知道,他是黑幫裏最不像黑幫的一個。之所以如此,多是因爲對於杜月笙而言,進入黑幫原本就是他走投無路之下的無奈選擇。

風光背後的杜月笙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苦孩子,4歲那年,他的母親便辭世了,6歲那年,父親也跟着撒手人寰了。之後不久,他的妹妹也被送了人。

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在亂世裏將是怎樣的命運,這個問題的答案,怕只有杜月笙等極少數人能回答了。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無父無母的杜月笙捱過打、忍過餓、受過寒,至於經受白眼等等,那都是家常便飯。

杜月笙只上過半年私塾便被迫輟學了,和主動厭學而失學孩子不同的是,輟學的杜月笙始終心念着課本、學堂。輟學並未澆滅他對知識的嚮往,相反,它還加深了他對知識的渴望。這點,從後來他喜穿象徵知識分子的長衫和喜結交知識分子等細節便可看出。

少年輟學的杜月笙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往,也是這段過往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少年是叛逆期,退學又無父無母的杜月笙在這樣的年月自然要出幺蛾子,無所事事的杜月笙很快沾染了混混的惡習:賭博!

因爲賭博,杜月笙最後竟把僅有的家產輸了個精光,最後,他竟然落到冬天穿不上棉褲的下場,爲此,他還得了一個“蠟光月生”的綽號。

此時的杜月笙在親朋好友的眼裏是名副其實的“敗家子”、“爛泥”,這樣的杜月笙走到哪裏便被人罵到哪裏。

眼見在老家混不下去的杜月笙想到了賣祖宅去上海謀生,當然,最後祖宅沒買成他還被前來阻止的親戚打了一頓。

無奈之下,杜月笙只得帶着一身的傷,含着淚找到了老外婆家。老外婆想到死去的女兒,看着這不爭氣的外孫真真心痛到了極致。

慈悲的老人家厚着老臉爲外孫討來了一封薦書,杜月笙拿着上海十六鋪一家水果店學徒薦書離家時,前來送行的人,僅老外婆一人。

善良和惡從來是對比出來的,愛也是如此,在經歷了無數人的欺凌之後,老外婆的關愛和幫助就如同杜月笙黑暗少年時光裏的一道光,照亮了杜月笙的內心,也照亮了他的人生。

就在老太婆蹣跚着送他到分別的路口並把行李遞給他時,杜月笙望着外婆滿是皺紋的慈愛臉盤突然就哭了。

這一哭,杜月笙的良知便也跟着甦醒了。良知從來是可以致天下的東西,王陽明 在《大學問》裏說:

“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這話用今天的語言講來便是:良知是教人區別是非、善惡的存在,它不需學習、甚至不需思慮,是與生俱來的。

但良知雖生來就有,卻需要被喚醒,通常喚醒良知的有教育,也有後天的經歷。在後天的經歷中,苦難中的光亮最能喚醒良知。

杜月笙的良知在經歷種種苦痛折磨後,被外婆的愛和善良喚醒。這良知也是日後,讓杜月笙徹底變成另外一個人的關鍵。

離開老家當日,14歲的杜月笙揮別外婆時聲嘶力竭地哭喊到:

“外婆,我將來回來,一定要一身光鮮,一家風光!我要起家業,開祠堂,不然永遠不再踏進這塊血地!”

喊完後,杜月笙擦了一把淚頭也不回地直奔上海去了。

有了良知的杜月笙徹底告別了以往的墮落歲月,他把“出人頭地”刻在了心上。在十六鋪當水果店員時,他拼命練習刀工,最後竟能把整隻梨削完還不斷。杜月笙還因爲這個絕技,有了聖手“萊陽梨”的別號。

這個在後來別人不敢提及的外號,在當時卻激勵了杜月笙,在削梨的成功裏,杜月笙竟悟出了些許門道。萬物從來相通,能做好一件事,便能做好所有事。

當店員時期,杜月笙開始和上海的混混打交道。但此時,他的“混”已與之前全然不同,他此時的“混”只是手段:他出人頭地的手段。

後來,杜月笙還拜了青幫陳世昌爲“老頭子”,正式加入了青幫。 自此,杜月笙的黑幫大佬之路,正式被拉開。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前文講到,杜月笙從小無父無母,這樣的孩子通常比平常孩子早熟,早熟的結果是:杜月笙很早便學會察言觀色。因爲是孤兒的緣故,世人在他面前總無所顧忌地顯露人性,於是,杜月笙小小年紀便見識了真正的人性善惡。

成長路上見識的人性“惡”讓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杜月笙,本能地學會了狠辣絕。杜月笙的狠辣絕,是命運和個性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因爲有良知的緣故,杜月笙的狠辣絕,從來堅持原則底線。

狠辣絕加原則底線,等於會做人處事,這是一定的。

很快,杜月笙便因會做人聞名,他還因此得到已崛起的黃金榮和林桂生的信賴,不久他就在上海站穩了腳跟。

37歲這年,杜月笙與黃金榮等合夥開設三鑫公司,壟斷了上海灘的全部鴉片買賣。也正是從此時開始,他與黃金榮、張嘯林被並稱 爲“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的崛起之路充滿傳奇色彩,每一種傳奇背後都是無數因素作用的結果。杜月笙的傳奇,也是如此。

真正成就杜月笙之傳奇的,終還是良知二字。打拼歲月裏,也是良知讓杜月笙與一衆黑幫人士看起來全然不同。

然而,良知雖幫助杜月笙成就了黑幫事業,卻也成爲了他終生痛苦的來源。

黑幫既然是“黑幫”,自然得做“黑買賣”,杜月笙也是如此。所唯一不同的是,杜月笙做各種“黑買賣”講求原則,這便是他的“盜有道”。而杜月笙所遵守的原則,自然也從良知出發。

但身在黑道,如果杜月笙未曾昧着良知作過惡,顯然是不可能的。作惡對於良知沒有甦醒的人而言無所謂,但對於良知已被喚醒的杜月笙而言,它卻意味着痛苦。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良知是教人明辨是非、善惡、對錯的根本,良知已被喚醒的杜月笙越是昧着良心做事,他的痛苦也越甚,他想脫離黑幫的心也越強大。

杜月笙一生結交滿天下,他的朋友圈裏從政界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無所不有。 朋友圈大了的結果是,杜月笙更加明瞭地看清人身上的“善惡”、“好壞”。

人性本善,良知作用下,杜月笙對“善”的渴望日甚。而“善”從來與黑幫無緣,於是,他想到了從白。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杜月笙想要脫離黑道走進“白道”並非沒有可能。爲了能走上“白道”,杜月笙還在好友戴笠的幫助下開始與國民黨蔣家密切往來。

杜月笙這樣做,無非是想在政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從而正式脫離黑幫。

爲此,杜月笙做過無數努力。上海淪陷後,蔣介石爲阻止日本海軍過江提出了封鎖長江的計劃。

在這個節骨眼上,杜月笙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 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其他輪船 公司也紛起響應,鑿船沉江,阻塞航道, 遲滯日軍進攻。

杜月笙還與他的門徒、商界同仁發起組織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杜月笙與戴笠

爲了宣揚抗日,杜月笙不惜斥巨資買下我黨組織設法出版的 《西行漫記》、《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燙 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給租界內的各大圖書館。他還利用幫會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

昔日的大漢奸、僞上海市長傅筱庵,便是在他的協助下被除掉的。此外,杜月笙還爲抗日募集了無數的捐款,這些錢通通被送往了抗日前線。

如果此前杜月笙僅僅是“不那麼像黑幫人士”,那麼抗日時期的杜月笙則徹底蛻變成了真正的抗日誌士。

但,即便後來,杜月笙被蔣介石賜予了各種“正規”的頭銜,他的最重要身份也一直是黑幫大佬。

要徹底擺脫這一身份只有一個辦法:帶着幫會人員跟着蔣家成爲正規軍。到那天,他杜月笙便也真正從了“白道”。

可最終,即便杜月笙做了如此多努力並還跟着蔣介石走了,蔣家也沒有給杜月笙他想要的一切,這些的背後自然離不開復雜的政治背景。

最難過的時候,杜月笙痛不欲生,情緒幾近崩潰時,他在談到蔣介石時說:

“我拿他當兄弟,他卻拿我當夜壺。”

也難怪杜月笙會說出這樣的話,蔣介石的“不接納”實是斷了他最後的念想。

杜月笙辭世時兩句遺言中的另一句說得便是他的這個念想,他說:

“我是沒有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杜月笙辭世當日,當目睹一切的好友錢新之喃喃道“他沒有希望了”時,一向沉穩大氣的冬皇孟小冬突然發瘋似地衝着在場衆人大喊道:

“他不這麼死心塌地跟着老蔣,會沒希望 嗎 ?!”

因爲當時老蔣的“特使”在場,衆人忙捂住孟小冬的嘴,可她卻仍聲嘶力竭地掙脫開喊道:

“就是你們讓他跟着老蔣逃出上海, 踏上了不歸路啊 !

孟小冬不愧爲杜月笙晚年的摯愛,她懂他,也只有她知道,他臨終的遺言是在感懷自己想帶着兄弟走白道的理想破滅了。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杜月笙與孟小冬

孟小冬痛苦欲絕,離開時的杜月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14歲那年,杜月笙衝着奶奶喊出的那句“我一定要一身光鮮,一家風光!我要起家業,開祠堂!”終只實現了一半,他起了家業、開了祠堂,也風光了,卻終究沒有“光鮮”。

光鮮從來屬於“白”,不屬於“黑”。

好在,杜月笙的後人終把他的這一理想實現了。

杜月笙一生共有八子三女,分別是大太太沈月英所生長子杜維藩;二太太陳幗英生所生杜維桓、杜維翰、杜維寧三子;三太太孫佩豪所生杜維屏、杜維新兩子;四太太姚玉蘭所生四子女,兒子杜維善、杜維嵩,女兒杜美如、杜美霞;五太太孟小冬養女杜美娟。

11子女均對父親極其敬重,長子和三子甚至還曾透露:想要成爲父親一樣的人。但杜月笙遺言被公佈後,他們中的每一位都謹遵父親遺言,未走黑道。

杜月笙長子杜維藩最終成了臺灣一家銀行的高級職員,次子杜維桓則選擇了從政,他後來任職於聯合國總部。三子、四子杜維屏、杜維新則成爲了商人,他們的商業多集中在巴西、美國等地。

杜月笙五子杜維翰在黃埔軍校畢業後,留在了上海工作。他雖是是軍校畢業,卻和父親一樣溫文爾雅,很有文人的儒雅氣質。

六子杜維寧一直做着極其普通的工作,並最後在上海終老。

七子杜維善先在臺灣地質部門,後遷居加拿大經商。杜維善是杜月笙子女中露面較多的一位,他除了是商人外,還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古錢幣收藏家。

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杜維善

2003年, 杜維善把畢生收藏的名貴古錢幣捐贈給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給予其“上海市白 玉蘭榮譽獎”,上海博物館還專設 “維善錢幣館”,供各界人士參觀。

杜月笙八子杜維新早逝於臺灣,這裏不做過多贅言。

杜月笙的長女嫁給了約旦外交官,成爲了一名外交官夫人。次女杜美霞是四太太所生,卻是孟小冬撫養長大,所以與孟小冬感情更好。晚年孟小冬就由他照顧。

三女杜美娟和大姐一樣,嫁給了一位華裔美國外交官成爲了外交官夫人。

想來,若杜月笙能看到子女後來的種種,他定會無比欣慰。他們都如他所期望的那樣:無一人從黑道。他們不僅都幹着正經、光鮮的工作,還都在各行各業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今天杜月笙的孫輩幾乎都在國外,他們中的很多,如杜月笙外孫文琦、文瑞等都不再會說中文,但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而這,也正是隻上過半年私塾的杜月笙所期待的。

杜月笙曾半開玩笑地表示自己曾有一個做文人的夢,這大概是他一生喜穿長衫、說話輕言細語的原因所在吧。他的這個理想,他的孫輩中有人以從文的方式終幫他實現了。

這一切的圓滿,也是杜月笙極其重視子女教育的結果。

更讓人欣慰的是,杜月笙的後人裏,有後人真正懂他,他的女兒杜美如就是其中之一。

《建國大業》上映後,有人問杜美如如何評價馮小剛扮演的父親時,她笑笑說:

“樣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點不像,我父親是從不戴墨鏡的”。杜月笙後人現狀!遵遺囑不走黑道的子孫如今在各地的這些行業任職

杜美如只一句“不戴墨鏡”,便將一生努力掙脫“黑、流氓氣”的杜月笙巧妙送到了世人面前。在一次採訪中,杜美如輕嘆的那句“他喜歡人們叫他‘杜先生’”裏,也飽含着她對父親“文人情結”的理解。

客觀看杜月笙的一生,他的“邪”比“正”更甚,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能在最黑暗的年代裏的黑暗深處,始終向“白”,這種精神值得被世人肯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