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取消年終獎,不過是一種無賴行徑

一場跨年演講,讓羅振宇成了公衆矚目的焦點。

不過,比他的跨年演講更讓人關注的,還是他的一個決定——取消年終獎。

爲何要取消,羅振宇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本來這兩天都在猶豫要不要說原因,但剛纔還是決定跟大家說清楚,我這個決策背後的思考。

“年終獎”幾乎是所有互聯網技術團隊的標配,但在我一直看來就是懶政,是在一年結尾搞大鍋飯。而任何大鍋飯的行爲,其實都是對真正表現突出的同事,是不公平的。

大家身邊都會有這樣的朋友,我們的招聘裏也遇到了,例如跨年前我們面了一個不錯的人選,但是入職估計要到4月份了。爲什麼?因爲要等着拿原公司的年終獎。

是不是一個特別搞笑但是又讓人無語而常見的事情?如果跳出我們的視角,站在他原公司的角度上看這個問題,“我有一個員工,其實半年前就不準備在這裏了,他之所以每天來上班,是爲了四月份從我這裏領一筆錢。”

正是這個原因,促使我下定了砍掉年終獎的決心。我希望所有的同事,當你不再愛這個團隊,不再愛這個產品的時候,果斷的告訴我們,果斷的離開,對彼此都好。

……

別說互聯網企業,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把“年終獎”當作標配。哪怕企業再小,員工再少,到年底了,老闆也會拿出一筆錢發給大家。

那是對大家一年辛苦工作的肯定,那是對大家一年努力打拼的回報,那是對大家來年奮發工作的激勵。

或是一兩萬,或是三五萬,或是二三十萬……無論多少,都讓員工心裏踏實,也讓員工的家人爲之欣慰。

我有一位朋友,經營一家小小的廣告公司,只有七八個員工。隨着國內經濟的下行,公司的業績遠遜於去年,員工們也做好了拿不到年終獎的心理準備。

畢竟,這個年頭,不失業也是萬幸。

但朋友還是多方籌措,準備了一筆與去年相差不大的獎金。

——他們跟我好多年了,我不能對不起人家。錢多錢少,都是我的心意。

朋友如此說。

羅振宇取消年終獎,不過是一種無賴行徑

其實,如果真是經營困難,如果真是業績大幅縮水,公司實在發不出年終獎,員工也能理解。

但不能理解的是,

明明有錢卻不發!

更不能理解的是,

還要給這種無賴行徑抹上一層“美白霜”——發年終獎就是搞大鍋飯,這樣做不公平。

笑話!

一個人要多無能,才能把年終獎搞成大鍋飯?

據我所知,在諸多企業,儘管人人都有年終獎,但具體的數額卻是各不相同的。

這很好理解。

能力不同,崗位不同,業績不同,拿到的獎金自然不同。

既然獎金各不相同,又與大鍋飯何干?

如果年終獎真的成了大鍋飯,那隻能說明一件事——老闆太無能,不能根據員工的綜合水準合理發放獎金。

倒是我的好友,爲羅振宇設計了一套非常高明的年終獎方案:資金基數爲1,30%的人拿80%的資金,20%的人拿120%的獎金,40%的拿100%的獎金,10%的人沒有獎金。

果如此,年終獎怎能成大鍋飯?對錶現突出的員工怎會不公平?

按照羅振宇的理解,年終獎沒有存在的必要。推而廣之,季度獎也不該存在,項目獎也不該存在了。

這多荒謬。

至於羅振宇所舉那個“觸動靈魂”的例子,更是荒唐之至。

何謂年終獎?就是到年終時發的獎金。

用陽曆的話,就是當年的十二月;用農曆的話,通常在來年的二月份。可羅振宇所舉的那個例子,年終獎卻要到四月份發放。

這說明什麼?

說明公司在拖欠。

說明公司在耍賴。

員工等到四月份才能拿到年終獎然後跳槽,錯不在員工,而在公司!

可羅振宇卻本末倒置,將責任歸到員工的頭上,歸到年終獎的頭上,絕口不提公司的責任。他這麼說,不過是“屁股決定腦袋”。因爲他本人就是公司老闆,所以哪怕另一家公司的做法並不合理,他也會本能地維護。

退一步說,“他之所以每天來上班,是爲了四月份從我這裏領一筆錢”又有什麼不可以?只要他遵守公司的規定,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就行了。

羅振宇取消年終獎,不過是一種無賴行徑

年終獎可以不發嗎?當然可以,只要公司有言在先——我們沒有年終獎,收入全靠平時,平時幹得好,收入就高。

但從羅振宇的決策來看,卻是把該有的年終獎取消了。

這不地道。

“我希望所有的同事,當你不再愛這個團隊,不再愛這個產品的時候,果斷的告訴我們,果斷的離開,對彼此都好。”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但根本經不起推敲。

世間的愛,從來都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愛不愛一個團隊?愛不愛一個產品?與收益有着莫大的關係。團隊業績好收入高,產品銷路好回報大,自然愛;反之,辛苦付出卻連餬口都難,怎麼愛?

另外,羅振宇這番話還有另外一個意思,“你們愛幹不幹,老子不缺人”。面對這樣的老闆,真不知道有幾個員工能夠鐵心跟到底。

公司的發展與老闆的眼光有關,與老闆的格局有關,更與員工的士氣有關,與員工的信心有關。

——不僅不發年終獎,還把理由說得天花亂墜的公司,員工會有信心嗎?

對此,我的好友說得明白,“互聯網行業肯定不是大鍋飯,但是更要激發員工積極性,他這樣做省了鹽壞了醬。最後結果,技術好的迅速離職,技術不好的消極怠工,等着公司解約拿賠償走人,最後損失了公司影響了人氣。短視而且最終損失了公司的前途。”

信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