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国居里夫人、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

1930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吴健雄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

1934年,在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她于1934年离开了母校。[6]毕业之后她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不久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39年由塞格瑞指导吴健雄进行的实验,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它的一项结果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母''。

就是这个研究的成果,使得美国成功造就出两颗原子弹,这两颗原子弹就是扔进日本本土的两颗,吴健雄先生间接地为中国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更让中国人名扬海外,着实增光不少。但世界欠她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956年之前,吴健雄已因在β衰变方面所作过的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同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条件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而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对称不守恒,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57年1月15日,吴健雄的实验多次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的设想,她将实验报告整理成论文,寄到了《物理评论》。同日,哥伦比亚大学为这项新的发现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记者会。第二天,《纽约时报》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奔往吴健雄所在的实验室。但由于某些原因,吴健雄未能与杨李二人共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奖。很多人为她感到不公,但她本人从未作出任何回应。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史坦伯格这样评价她: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李政道、杨振宁二人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构想,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改变了这一切,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吴健雄先生曾在上个世纪多次往返大陆讲述很多物理研究成果,在1982年,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在南京大学开办系统讲座,论述了β衰变、宇称不守恒、穆斯堡尔效应等方面的课题。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先生在纽约病逝,终年85岁。遵照本人遗愿,袁家骝亲自护送吴健雄的骨灰回大陆,安葬于苏州太仓浏河。

世界物理女王,一手解决几十万日本人,世界欠她诺贝尔物理学奖

世界物理女王,一手解决几十万日本人,世界欠她诺贝尔物理学奖

世界物理女王,一手解决几十万日本人,世界欠她诺贝尔物理学奖

世界物理女王,一手解决几十万日本人,世界欠她诺贝尔物理学奖

世界物理女王,一手解决几十万日本人,世界欠她诺贝尔物理学奖

世界物理女王,一手解决几十万日本人,世界欠她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