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眼軍世】當現實的光照進理想的夢:瀕海戰鬥艦真的要涼涼了

曾經與DDG1000一樣,瀕海戰鬥艦也是世界各國軍迷熱議的科幻軍艦,不過相比較DDG1000瀕海戰鬥艦的命運好很多,但單價已經達到6億美元的它,最終無法找準自己在美國海軍中的定位,曾經無比科幻泡沫可能就此破滅了。

單價6億美元的海軍實踐:瀕海戰鬥艦科幻泡沫破滅了

世界進步太快的結果

原本想敵方沿岸壓制,結果現在大陸架都靠近不了

瀕海戰鬥艦基於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世界環境,對手中幾乎不在有海軍強國,因此,需要這樣一種可以抵近對方海岸偵查、交戰和投送兵力的軍艦,主要針對的也是低烈度海戰,但是等瀕海戰鬥艦服役時卻發現,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是對手們都變強了,面對亞洲海軍不斷強盛、反艦導彈更具威力的情景,航母都要遠遠繞着走,瀕海戰鬥艦的任務就顯的太過理想了。

實際上“瀕海戰鬥艦”更多的體現在生不逢時,原本的沿岸壓制和模塊化都存在明顯問題,在大規模海戰時,“瀕海戰鬥艦”插不上手還會佔用很大成本,至於模塊化改裝又非常容易影響稍縱即逝的戰機,中低烈度戰鬥,完全沒有航母等大型軍艦的戰鬥力;威脅壓制時,效果更是不明顯不如航母甚至傳統驅護戰艦,而自己本身又極易受到反艦導彈威脅,反制能力卻不強。

單價6億美元的海軍實踐:瀕海戰鬥艦科幻泡沫破滅了

性能突出,缺點更明顯!

跑得快:快不過導彈,論打架:打不過現代護衛艦

曾經有網友說瀕海戰鬥艦跑得快,這確實是優點,不過現代跑得快的意義在於方便於部署,以及雙方艦艇“狗鬥”,但在導彈作爲艦艇終結者的今天,即便是60節的速度,在導彈面前也不過是在移動而已。

快速部署的意義在於反應快捷,但是可以原本針對任務目標做模塊化轉換的瀕海戰鬥艦,卻倒在了這個優點上,他的模塊轉化並非是即插即用,是需要較長時間的,這反而違背了快速部署的初衷。

原本計劃取代佩裏級護衛艦的瀕海戰鬥艦,獨立級滿載爲2784噸,對比在護衛艦大型化,沒有個4千噸5千噸的體量、沒有個32單元48單元的垂髮都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的今天,爲了避免火力羸弱,甚至還在科幻隱身外形的狀態下,加裝過反艦導彈發射架。

單價6億美元的海軍實踐:瀕海戰鬥艦科幻泡沫破滅了

當現實的光照進理想的夢

模塊化設計多元化用途,卻比不上單一化好用

現在,美海軍已宣佈放棄“瀕海戰鬥艦”的的2個基本理念:多任務艦艇、任務模組化與新式的人員配置。此後每艘瀕海戰艦任務將單一化,並增加船上人員組成固定的技能編組。這樣就是宣佈了,瀕海戰鬥艦引爲引以爲傲的模塊化設計正式“壽終正寢”。而實際上美國海軍已經啓動了新型導彈護衛艦FFG(X)的設計招標,原本瀕海戰鬥艦想要搶生意的傳統護衛艦如今搖身一變,已經有了“新生機”。

相比較傳統驅護軍艦,基本都能實現外圍區域防空防禦和反潛要求,而瀕海戰鬥艦理想中的模塊化設計在艦隊戰鬥任務中,實際只能實現偵查、放空、反潛中一種,模塊轉化又比較費時,執行任務效率和任務彈性遠遠無法比擬傳統軍艦逐漸體現出來的“主業不扔,一艦多能”。

於是,前後耗時20年,耗資約300億美元的瀕海戰鬥艦計劃,或許回到了它的起點。

其他閱讀:

百年海軍建設:英國怎麼走的有點不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