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家名为Blue Origin的太空公司,促使火箭发射更加安全、经济以及可靠是公司的长远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会在今后发展太空旅游产业。也即为梦想登上太空的人们提供一个合理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失重环境。

虽然在争夺全球第一零售巨头和电商巨头上,亚马逊被阿里巴巴超越。但是受益于云计算等新兴业务,亚马逊的市值依然在阿里巴巴之上。对于国内的BAT三巨头,有人曾调侃,腾讯靠运营,阿里巴巴靠“忽悠做平台”,而百度的技术实力则是最强的。

诚然,能够在国内搜索市场上成功击败谷歌,百度的技术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而在今年3 月 15 日,面对网友对于百度和 Google 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上的对比调侃,百度公司日前向新浪科技表示:“已将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应用到了百度外卖中。”

同时,百度外卖研发工程师蒋凡强调,“用于送外卖的人工智能和用于下围棋的人工智能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无非前者应用于围棋对战,还没有商业化,后者应用于人力调配,已经在发挥商业价值。”

而在笔者看来,商业化价值恰恰就是中美科技巨头在技术上的差异,也即对于技术的不同态度。

对于今年三月份,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不管输赢都是谷歌的胜利。谷歌不是莽撞地进行了一场比赛,而是进行了精心的布局和策划,而这无疑显示出了谷歌的新商业野心——人工智能竞赛真的开始了。

在谷歌人工智能体现出商业价值后,百度宣布对无人驾驶投入超200亿,并且正在强化人工智能。腾讯公司则宣布,旗下的人工智能系统“Betae”已结束封测,即将上线投入应用,并正式向谷歌公司的“Alphago”就麻将项目发起挑战。而4月9日0点4分,《我是歌手》第四季总决赛落下帷幕,李玟夺得总冠军。在赛前,就有“人”预测到了李玟夺冠,它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小Ai。

但是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美国科技企业早在1997年就将其应用在国际象棋上,而谷歌同样在搜索起家的时候就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VR和AR上,当微软、Facebook乃至htc、三星等全球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后,在看到技术所能带来的商业化价值的基础上,国内的暴风科技、乐视、淘宝等才陆续跟进。比如前段时间马云推动的淘宝buy+,更是被调侃为“淘宝败家”,目的非常务实和明确,让淘宝用户不用到实体店也能享受到真实的购物体验。

纵观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科技巨头,基本上都是舍得在未来技术上砸钱的企业。比如Google的一个无人汽车就搞了15年之久,其热气球WIFI计划更是不指望有什么短期内的商业回报。微软的比尔盖茨更是组建了一个部门,目的就是将美国的科幻电影或小说里的东西变成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