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好,读者;你好,伯鸿书店 | 开放日侧记

一年一度的读者开放日,是中华书局和读者们共同欢度的盛大节日。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读者开放日”里,已经正式营业一年的伯鸿书店也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们!下面,我就来讲讲读者开放日活动期间伯鸿书店的那些事儿。

伯鸿书店知多少

虽然伯鸿书店在2017年读者开放日时已正式营业,不过,我在书局门口接待读者的时候,发现还有不少读者不太清楚伯鸿书店的地址。这里,我想还是有必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伯鸿书店。

伯鸿书店外景

青砖青瓦、修竹老槐掩映的伯鸿书店坐落在中华书局大门西侧,它的名字与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先生有关,伯鸿是陆费逵先生的字。所以,你该明白,为啥书局还有像伯鸿讲堂、伯鸿书香奖这类的品牌性公益活动了吧。伯鸿书店从2017年1月开始试营业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和周边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被媒体誉为丰台区太平桥街道的“文化新地标”。

伯鸿书店地理位置图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伯鸿书店

公交及地铁路线:

您可乘特2路、特7路、特8外环、特8内环、67路、运通103线、运通201线、300外环、300内环、323路、349路、631快车、691路、820路、968路、977路到六里桥南站下车,沿太平桥西路向东步行五分钟左右即到达。

地铁乘坐9号线到六里桥东站,10号线内环到六里桥地铁站均可。

读者在线问什么

读者开放日活动安排中,有一场在伯鸿书店举办的重磅活动,那就是上午10:30开始的总编辑在线回答读者提问。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热心读者踊跃参与提问,问题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泛。

有些读者非常关心书局重点图书的出版情况,例如有读者问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典藏本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等的出版情况;也有些读者提问请教读书方法,如有读者问读传统文化典籍应该从先秦子书开始,还是应该从明清小说开始;还有些读者还对中华书局的图书出版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有的读者建议书局开发绘本性质的幼儿版国学经典读物,有的读者建议实行按需印刷等。

针对这些问题,顾青总编辑在中华书局新浪官方微博上一一给出了答复,答问时间超出预定的半小时,前后持续约一个小时,共回答了4月13—22日期间读者提出的近40个问题。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顾总和读者之间还有哪些精彩问答,别忘了关注中华书局新浪官方微博哦。

伯鸿书店卖什么

伯鸿书店卖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多此一问。伯鸿书店作为一家书店,卖的当然是书咯(其实还有咖啡奶茶等等好喝的饮品)。不过,伯鸿书店的特点在于,它只卖中华书局版的图书。顾总在线回答读者提问时说到,中华书局以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第一品牌为目标,其中一个方面的工作是“建设完整的高质量的中华传统文化产品体系”。而传统文化图书无疑是这个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伯鸿书店则是中华版传统文化图书的集中展示舞台。

中华书局是传统文化出版的重镇,以传统文化出版为唯一出版方向。古籍学术著作是中华书局产品体系的核心内容。在伯鸿书店的书架上,你可以看到满架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丛书等古籍整理精品著作。目前,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正在陆续出版,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和新编诸子集成丛书也不断有新的品种加入,部分品种还出版了精装典藏本,满足读者的收藏需要。

中华书局和当当联手推出的传统文化精品书单(第一期),这些书就是长这个样子的,4月22日在伯鸿书店直播展出~

面向大众的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也是中华书局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伯鸿书店里,我们看到,陈列中华经典藏书、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华国学文库丛书等深受读者喜爱的书架前,总聚集着一群读者在那里翻阅选购。

一位读者一气买了好多本中华经典指掌文库的书,她说这套丛书开本小巧,方便携带,旅行途中也可以拿出来翻阅。除上述经典文本普及读物外,像《万历十五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古代技术文化》《〈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等传统文化大众普及读物也深受读者青睐,不时有读者选购。

亮点纷呈的新书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目光。《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带你走进抗战期间那座传奇大学的历史世界,《传习录译注》带你走进王阳明的精神世界,《物色:金瓶梅读“物”记》则带你走进《金瓶梅》的物象世界……此外,近期重新推出的“中华大字经典”系列则是中华书局为广大老年读者贴心提供的传统文化经典读物。

盖章的读者

读者开放日活动期间,伯鸿书店里始终人头攒动,聚集着大量选书、购书、看书的读者。不少读者买完书后,还到伯鸿书店的签章处加盖伯鸿书店的纪念章,以资留念。

在书店的读者留言簿上,一位署名“王力”的读者留言说:“读好书,找中华!”我想,这短短的六个字,既是读者对中华版图书的肯定与信赖,也表达了读者对中华书局出好书的期待!出好书,是读者对中华的期待,也是中华的永恒追求!

读者留言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