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好,讀者;你好,伯鴻書店 | 開放日側記

一年一度的讀者開放日,是中華書局和讀者們共同歡度的盛大節日。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讀者開放日”裏,已經正式營業一年的伯鴻書店也敞開懷抱,熱情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們!下面,我就來講講讀者開放日活動期間伯鴻書店的那些事兒。

伯鴻書店知多少

雖然伯鴻書店在2017年讀者開放日時已正式營業,不過,我在書局門口接待讀者的時候,發現還有不少讀者不太清楚伯鴻書店的地址。這裏,我想還是有必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伯鴻書店。

伯鴻書店外景

青磚青瓦、修竹老槐掩映的伯鴻書店坐落在中華書局大門西側,它的名字與中華書局的創始人陸費逵先生有關,伯鴻是陸費逵先生的字。所以,你該明白,爲啥書局還有像伯鴻講堂、伯鴻書香獎這類的品牌性公益活動了吧。伯鴻書店從2017年1月開始試營業以來,受到廣大讀者和周邊社區羣衆的熱烈歡迎,被媒體譽爲豐臺區太平橋街道的“文化新地標”。

伯鴻書店地理位置圖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伯鴻書店

公交及地鐵路線:

您可乘特2路、特7路、特8外環、特8內環、67路、運通103線、運通201線、300外環、300內環、323路、349路、631快車、691路、820路、968路、977路到六里橋南站下車,沿太平橋西路向東步行五分鐘左右即到達。

地鐵乘坐9號線到六里橋東站,10號線內環到六里橋地鐵站均可。

讀者在線問什麼

讀者開放日活動安排中,有一場在伯鴻書店舉辦的重磅活動,那就是上午10:30開始的總編輯在線回答讀者提問。本次活動吸引了衆多熱心讀者踊躍參與提問,問題涉及的方面也很廣泛。

有些讀者非常關心書局重點圖書的出版情況,例如有讀者問到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典藏本和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等的出版情況;也有些讀者提問請教讀書方法,如有讀者問讀傳統文化典籍應該從先秦子書開始,還是應該從明清小說開始;還有些讀者還對中華書局的圖書出版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有的讀者建議書局開發繪本性質的幼兒版國學經典讀物,有的讀者建議實行按需印刷等。

針對這些問題,顧青總編輯在中華書局新浪官方微博上一一給出了答覆,答問時間超出預定的半小時,前後持續約一個小時,共回答了4月13—22日期間讀者提出的近40個問題。如果您想進一步瞭解顧總和讀者之間還有哪些精彩問答,別忘了關注中華書局新浪官方微博哦。

伯鴻書店賣什麼

伯鴻書店賣什麼?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多此一問。伯鴻書店作爲一家書店,賣的當然是書咯(其實還有咖啡奶茶等等好喝的飲品)。不過,伯鴻書店的特點在於,它只賣中華書局版的圖書。顧總在線回答讀者提問時說到,中華書局以建設中華傳統文化出版傳播第一品牌爲目標,其中一個方面的工作是“建設完整的高質量的中華傳統文化產品體系”。而傳統文化圖書無疑是這個產品體系的重要內容,伯鴻書店則是中華版傳統文化圖書的集中展示舞臺。

中華書局是傳統文化出版的重鎮,以傳統文化出版爲唯一出版方向。古籍學術著作是中華書局產品體系的核心內容。在伯鴻書店的書架上,你可以看到滿架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新編諸子集成叢書等古籍整理精品著作。目前,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正在陸續出版,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和新編諸子集成叢書也不斷有新的品種加入,部分品種還出版了精裝典藏本,滿足讀者的收藏需要。

中華書局和噹噹聯手推出的傳統文化精品書單(第一期),這些書就是長這個樣子的,4月22日在伯鴻書店直播展出~

面向大衆的傳統文化普及圖書也是中華書局產品體系的重要內容。在伯鴻書店裏,我們看到,陳列中華經典藏書、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中華國學文庫叢書等深受讀者喜愛的書架前,總聚集着一羣讀者在那裏翻閱選購。

一位讀者一氣買了好多本中華經典指掌文庫的書,她說這套叢書開本小巧,方便攜帶,旅行途中也可以拿出來翻閱。除上述經典文本普及讀物外,像《萬曆十五年》《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古代技術文化》《〈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等傳統文化大衆普及讀物也深受讀者青睞,不時有讀者選購。

亮點紛呈的新書也吸引了不少讀者的目光。《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帶你走進抗戰期間那座傳奇大學的歷史世界,《傳習錄譯註》帶你走進王陽明的精神世界,《物色:金瓶梅讀“物”記》則帶你走進《金瓶梅》的物象世界……此外,近期重新推出的“中華大字經典”系列則是中華書局爲廣大老年讀者貼心提供的傳統文化經典讀物。

蓋章的讀者

讀者開放日活動期間,伯鴻書店裏始終人頭攢動,聚集着大量選書、購書、看書的讀者。不少讀者買完書後,還到伯鴻書店的簽章處加蓋伯鴻書店的紀念章,以資留念。

在書店的讀者留言簿上,一位署名“王力”的讀者留言說:“讀好書,找中華!”我想,這短短的六個字,既是讀者對中華版圖書的肯定與信賴,也表達了讀者對中華書局出好書的期待!出好書,是讀者對中華的期待,也是中華的永恆追求!

讀者留言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