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陽專欄

文 / 人 / 畫 / 錄

梁 平 其 人

吳向陽

▲梁平 遊江 畫

自打漢武帝把巴蜀揉成一個益州之後,整整兩千年時間,兩地都沒有分開過。從文脈上說,巴蜀是一對並蒂蓮。唐代大才子耿湋《送夏侯審遊蜀》詩中雲:“更問蜀城路,但逢巴語人。”在他看來,巴與蜀是同一個意思。從地理上說,巴蜀山水相連,就說成渝雙城之近,近得如果重慶小夥兒不曾有過成都女朋友,都不能叫做完整的一生,近得從梁家巷到陳家灣都不能算異地戀。

不過,巴蜀終究是兩個地方。“巴山蜀水”既是說地貌的區別,也是說兩地性格的不同。單說語言,耿湋之後三百年,宋代大才子的蘇東坡遊至巴地時寫到:“矍鑠空相視,嘔啞莫與談。”(《蘇東坡《入峽》》)意思是說,他這個四川人聽不懂重慶話。四川人蘇東坡顯然比山西人耿湋更清楚兩地的差異。

說了這些閒話,是要引出本文的主角梁平。在梁平不長不短的人生中,上個世紀居重慶,本世紀居成都,如果有幸活到下個世紀,我猜測他會落葉歸根,回到重慶市渝北區某條狹窄公路邊的居民小區,再度與重慶的老兄弟們爲鄰。我祝他長壽。

梁平離開重慶,是重慶詩歌界的重大損失。不過按詩歌小弟李海洲的話來說,這是詩歌扶貧。這些年,爲了支持成都詩壇,重慶陸續派出了尚仲敏、柏樺、李亞偉、喻言、何小竹、趙曉夢、李永纔等詩人,多一個梁平,重慶承受得起。

剛到成都那些年,梁平頻繁回到重慶的酒局。老兄弟們會認真地敬酒,然後說,歡迎成都詩人。梁平會把一對桃花眼一瞪,狗日的,你纔是成都詩人。一晃十八年過去了,大家再說“歡迎成都詩人”,梁平會“呵呵呵”笑着,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梁平對重慶是有情結的,他寫有三部長詩,其中之一是寫給重慶的,名《重慶書》,是他離開重慶不久後的作品。三年以後,他推出一本新的集子,書名是《巴與蜀:兩個二重奏》,巴與蜀平分秋色。2015年,他出版又一本詩集《深呼吸》,裏面絕大部分已是寫給成都的詩。最近梁平爲成都寫了一首歌,第一句是“我的家在成都”,故說梁平現在是成都詩人,是沒有大錯的。

寫詩的人一般長相平庸,或者反過來說,外表好看的人寫不好詩。所謂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你一副好的皮囊,就會剝奪你詩意的小心臟。但上帝對重慶詩人法外開恩。重慶詩人帥氣,這可以寫入詩歌史,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威猛的李鋼、柔美的李元勝、帥氣的王順彬、高大的歐陽斌,以及俊朗的梁平。

可以靠臉喫飯的人,多會不由自主地偷懶,但梁平勤奮。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上山下鄉”在農田基本建設工地寫下“貧下中農創大業,公社處處湧詩泉”開始,到進入大學成爲校園詩人、畢業後成爲政府官員,再到主持《紅巖》、《星星》、《草堂》、《青年作家》等文學刊物,他一直在中國詩歌的現場,一直在不斷交出新的作品。一次,我在詩媒上讀到梁平的一組詩,看詩後落的日期,基本上他每天都在寫作狀態中。梁平常受邀去各地採風,每次採風結束,他都會畢恭畢敬地交上自己的作業,絕不拖泥帶水,不應付糊弄。這一點,特別值得李鋼、李海洲、何房子、龔靜染等人學習。

說梁平勤奮,另一個佐證是他出版的圖書,據我(也許是不完全的)統計,一共有十四部作品,以詩集爲主,另有評論集、散文集和小說,總得有兩三百萬字。換了我,就是抄這麼多字也難。

近些年,成都提出打造“詩歌之城”的口號,要讓詩歌成爲成都的文化名片。春夏秋冬,詩歌周、研討會、朗誦會此起彼伏。去年成都舉辦第二屆國際詩歌周,我忝列其中,親身感受了這個城市對詩歌的熱情:詩歌活動搞得活色生香,詩人踊躍,市民活躍,尤其是市民參與度高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成都一地有《星星》、《草堂》、《散文詩世界》三種詩歌期刊,另有《青年作家》、《四川文學》等詩歌版面豐富的文學刊物,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大概都是僅有的。說成都已經是中國的詩歌高地,此言不虛,梁平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梁平在詩界的影響力,與他的身份有關,更與他的性格有關。作協官員的身份自然有助於他調動資源,但尸位素餐的作協官員也不少。而梁平的性格中有急公好義的古道熱腸,也有振臂一呼的責任擔當。只要有好詩和好酒量,體制內、體制外各種來路的詩人,對他來說都是詩歌兄弟。在作協體系內,他是“梁主席”;在四川大學,他是詩歌研究院的“梁院長”;在雜誌社,他是“梁主編”,但更多的人叫他“梁老大”。這無關年齡(當然他年齡也老大不小了),而是對他詩界地位的由衷認可。

在《重慶晚報》平臺寫重慶文人,到現在計有呂進、何房子、李海洲、遊江、大妹、梁平六篇,該暫告一個段落了。我這個人下筆信馬由繮,無所顧忌,所幸迄今爲止不但沒被筆下人物罵過,反而好酒好肉騙得好幾頓,竊喜。近期,遊江畫展將在磁器口開幕,他把我寫的《遊江其人》全文做成2米多高的告示牌,洋洋得意置於門口,下附:此文發表於2019年1月4日《重慶晚報》副刊。

謝謝被寫者的寬容,更謝謝讀者們的耐心。

(作者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專欄預告】

系列散文《文人畫錄》(作者:吳向陽)、《金粉問情》(作者:鄭洪)本期刊發完畢,感謝二位作者惠賜作品。從下週起,專欄將刊發系列散文《詩歌筆記》(作者:傅天琳)、《吹角連營》(作者:範志民),敬請各位期待關注!

①兩江夜雨丨故鄉雲海 - 黃華東(2019. 1. 9)

②兩江夜雨丨袁驛老街 - 曾小燕(2019. 1. 9)

③兩江夜雨丨有一碗粥,誰能熬 - 龔 會(2019. 1. 9)

④兩江夜雨丨魯冰花之旅 - 朱一平(2019. 1. 8)

⑤兩江夜雨丨土家臘月推豆腐 - 冉從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