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個時代,梁靜茹,王心凌等人還可以與孫燕姿,蕭亞軒等人平分秋色。其實在先鋒音樂,節奏流行的大時代下,這種甜嗓成人抒情會出現音樂回潮的態勢。

我兩年前做過一次《金曲獎》遺珠的統計,令我驚訝的是梁靜茹,王心凌,張韶涵這些被譽爲小天后的歌手都與金曲獎無緣。論名氣,這幾位不比別人差,論傳唱度,她們紛紛佔據KTV熱搜榜的前列。但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要麼從未被提名,即便提名也得不到獎。金曲獎在即,王心凌無緣金曲獎再一次成爲大衆熱議的話題。

一、歷史演化過程中的犧牲品

聊她們之前,我想先聊兩個人,一個是徐懷鈺,一個是孫燕姿。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可能徐懷鈺這個名字大家不太熟悉,但她那首《我是女生》一定是你腦中揮之不去的記憶。徐懷鈺與上述的三位並不是一個時代的藝人。可能00年以後出生的人對她完全沒有印象,但在90年代末,華語樂壇人氣能跟徐懷鈺抗衡的女歌手只有張惠妹與李玟。

但這樣的炙手可熱也只是曇花一現。她紅火在華語樂壇迭代更新的過渡期中,隨着新時代的到來,如煙火一般轉瞬即逝。

徐懷鈺的藝術生涯如同過山車一般,極速攀升,迅速跌落。在發了幾張質量偏低的“翻唱”專輯後,徐懷鈺被迅速消耗與榨取,從火遍大江南北到無人問津也只是幾年的功夫。

徐懷鈺的大起大落是唱片公司在新時代來臨之際的實驗品,90年代末,盜版大潮,韓國偶像業的成功騰飛,舊時代天王天后的集體暗淡。徐懷鈺的出現並非偶然,在同一時期出現了不少類似的藝人,相較之下徐懷鈺還算是幸運。她證明了低齡娛樂的可行性,青春偶像的前景無量。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再一個是孫燕姿,就在世紀之交的短短一年間,蔡依林、孫燕姿、蕭亞軒,梁靜茹集體爆發,且異常猛烈。90年代女歌手的“苦情卑微”風格的作品突然不符合這個時代音樂裏的“女性意識”。曾經的“爲你哭,被你傷,心已死”,變成了“勇敢愛,做自己,男人都是大豬蹄”。

孫燕姿的到來徹底掀翻了舊時代的音樂路線,關注自我成長,青春勵志、一往無前變成了主流趨勢。即便是唱芭樂情歌,那也是要用“沒被欺負過”音色去演唱。然而,趨勢的變化也需要不同路線的發展。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甜嗓”。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二、極具標籤化的嗓音,極難脫離的監牢。

王心凌也好,梁靜茹也好,她們音樂都屬於“沒有時代特徵”的音樂,所以她們的音樂不受樂評大佬的歡迎。她們雖是甜嗓但不同於周蕙,楊鈺瑩那個時代的“甜”。整體還是遵循了女性意識,自我勵志的風格。先是梁靜茹,後是張韶涵,王心凌。

這就像是談戀愛,有的人喜歡潑辣一點兒的,有的人喜歡溫柔可愛的。雖然有點兒牽強,但也算是迎合不同觀衆的喜好。在那個時代,梁靜茹,王心凌等人還可以與孫燕姿,蕭亞軒等人平分秋色。但隨着女性意識的再度升級,偶像需求的再度提升。這種甜美嗓音開始出現受用困難的情況。比如,在節奏型舞曲方面缺失氣場感,在大喜大悲的表現上欠缺力量,在New age或前衛風格中缺少聲音性格。

這使她們走進了一個怪圈兒,一旦被冠上“聲音甜美”的標籤後,就如同帶上了一把枷鎖。國人的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文以載道的傳統,音樂也是如此,尤其是金曲獎熱衷於有深刻意義的音樂,越來越傾向於前衛的音樂風格,音樂性格鮮明的歌手。也因此爲甜嗓歌手關上了一扇又一扇門。

圖片來自歌手

三、堅持不易,轉型困難

王心凌有長達十年的曲折而漫長的轉型之路,她曾嘗試過苦情、性感、成熟等路線來改變形象,但從未成功過。所以她自己應該也很困惑,由此導致決心不堅定。她轉型的這些年,往往轉着轉着就回到“甜蜜教主”形象。而她最好的那些歌都是在“甜蜜教主”形象時期。

她本人又排斥性感,這在性感路線時期的現場表演與訪談就可看出,但卻不得不性感。

那有人會問,一定要轉型嗎?那我們來看看不轉型的例子。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我懷着期待已久的心情,去聽了梁靜茹這張耗時五年的新專。其實在先鋒音樂,節奏流行的大時代下,這種甜嗓成人抒情會出現音樂回潮的態勢。因爲這種歌兒現在不多,馮提莫的火也是順應了這種音樂回潮的態勢。

雖然不能一棍子敲死所有芭樂情歌給其扣上“過時”的帽子。即便拋開“創新”,你依舊會發現,旋律缺少新鮮感,嗓音太甜蜜抒情抒不出來的問題。整張專輯裏,可以拿出說一說的歌兒,也就一兩首。至少可以確定,如果沒被某音盯上,絕對回不到《寧夏》的熱度。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某偶像吸菸的新聞在網上爆的沸沸揚揚。我舍友感嘆,若不是跟人設撞了車也不至於如此。這些“甜嗓歌后”何不是受到了這樣的困惑呢?那這份可愛甜美,究竟是她們的福,還是她們的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