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老一輩領導人喜歡說歇後語,留下後半截話讓人去猜,幽默感非常強。”兩人先後說出方法後,他公佈了答案:把辣椒擦在貓的屁股上,當它感到火辣辣的時候,就會自己去舔掉辣椒,併爲能這樣做而高興不已。

觀察論道 | 品一品老一輩領導人的語言藝術觀察論道 | 品一品老一輩領導人的語言藝術

說話,既是一種思想觀點和能力水平的展現,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和技巧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人立場、態度、方法和感情的表達。老一輩領導人的語言自有其特色,總的來說,都是善於講故事同頻共振,用大白話解惑釋疑,用詩詞歌賦抒發情懷,在特定環境中起到應有效果。

玩笑背後有深意

1929年,毛澤東爲紅四軍制定《教授法》時,曾提出:“說話要有趣味。”幽默有趣是一種寓含着哲學思考的樂觀人生態度,是嚴肅話題的詼諧輕鬆。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問過劉少奇和周恩來:“你們怎樣才能使貓喫辣椒?”兩人先後說出方法後,他公佈了答案:把辣椒擦在貓的屁股上,當它感到火辣辣的時候,就會自己去舔掉辣椒,併爲能這樣做而高興不已。

有時候,在一些玩笑話的背後,則蘊含着深意。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長征》中,有一段賀龍在1961年的回憶。長征時兩大方面軍在四川會師,開會討論行軍路線時,賀龍半開玩笑地給張國燾講悄悄話:“國燾啊,只講團結,莫講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槍。”

結果,張國燾硬是沒敢講不利於團結的話。賀龍說:“其實,我哪裏會打他的黑槍,是他自己心裏有鬼嘛!”後來,延安開會討論張國燾的問題時,賀龍依然心直口快:“你是共產黨員的時候,我還是個‘軍閥’;現在我做了共產黨員,你反而變成了軍閥。你張國燾是人變猴子,倒退了!”

謎語和口頭禪顯個性

1945年國共和談期間,重慶各界邀請毛澤東演講,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談失敗,國共再度開戰,毛先生有無信心戰勝蔣先生?”他機智巧妙地答:“‘蔣’字乃是‘將’字頭上加了一棵草,他不過是一位草頭將軍而已。我這個‘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中國民衆意願和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聲雷動。

毛澤東的衛士周福明曾回憶:主席有個口頭禪——“多此一舉”。他說,在菊香書屋的北邊有條馬路,常有汽車經過。每次主席睡覺,自己就偷偷通知警衛值班室立個小牌子,禁止車輛通行。一次,主席問:“我睡覺,你幹什麼去?”他隨口答:“去通知警衛值班室。”主席警覺起來:“我睡覺告訴他們幹什麼?多此一舉!以後不許去,這是干擾羣衆!”

心直口快是彭德懷的特點,其口頭禪是“亂彈琴”。1953年在崇明島檢查工作時,彭德懷就質問當地部隊:“其他事?其他什麼事!還有比守住你們的陣地,防止敵人的炮彈把你們的陣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嗎?你們啊,你們是坐在敵人只需一發炮彈,就能送你們昇天的地方!亂彈琴!”在原來的小學課文中,還有記敘彭德懷調查浮誇風的,他說:“其他地方也有類似情況。騙人,亂彈琴。說假話,害國害民,一定要實事求是!”

歇後語、雙關語要分場合

很多老一輩領導人喜歡說歇後語,留下後半截話讓人去猜,幽默感非常強。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陳毅在淮海戰役中共事,指揮室裏經常能聽到歇後語。比如蔣介石讓杜聿明來解救黃維兵團,劉伯承就說:“我就站在這裏,看你來會師,過墳地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陳毅接過話說:“說得好!老鼠敢舔貓鼻子——不想活了!我就坐在這裏,等着他來會師。”

說的都是一個意思,但味道不一樣。以鄧小平爲例,大家熟知他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摸着石頭過河”等一系列語言,借用人人熟知的事物打比喻來說明深奧的道理,正是其一大特點。他長期從事政治工作,面對不少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工人、農民或工農子弟兵,說話需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如將游擊隊脫離羣衆的行爲比喻爲“裸體跳舞”,把觸及大的領導的問題比喻爲“摸老虎屁股”,把照抄照搬上級文件的做法比喻爲“當收發室”。

陳毅也善於藉助比喻、類比、引語等修辭方式。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期間,有些同志搞不清“堅壁清野”是啥意思,認爲老是藏糧挖路、躲敵人、不打仗,真沒勁。陳毅開導道:“這次敵人來了30萬,是頭大肥豬,我們一口吃不下它。放走可惜,怎麼辦呢?那就拖着它,把它從肥拖到瘦,從瘦拖到死。”大家一下就明白了。

老一輩領導人也常運用雙關語。一次部隊轉移到新區,不瞭解的百姓沒給戰士開門。大雪如鵝毛般下着,陳毅要大家在草堆旁休息:“拿點稻草蓋蓋也不錯,金絲被(稻草)壓鵝毛毯蠻安逸的嘛!”夜晚太冷,戰士們都蜷成團睡,陳毅笑道:“有這麼多‘團長’,我們何愁打不走鬼子。”

20世紀50年代初,鄧小平調北京工作。在飛機上,子女問他:“在重慶大家叫你首長,到北京叫什麼?”鄧小平用諧音回答:“在重慶叫首長(手掌),到北京叫腳掌。”

觀察論道 | 品一品老一輩領導人的語言藝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