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問責貧富,長幼妍媸,普同一等,一心赴救,此可爲蒼生大醫。而今天我們請來的這位,他在精神科領域兢兢業業悠悠十載,把苦累留給了自己,將安樂帶給了病人。他在杏林載譽,讓蒲葦飄香,用用自己紮紮實實的醫術爲患者擋住了病魔的一次次侵襲。他就是我們的“最美心靈醫生”——陳元堂。

催眠醫生陳元堂——“古法催眠”與“祝由術”的推陳出新

做醫生:質樸無華、實實在在、恰到好處

好心情:首先呢,歡迎陳元堂醫生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這一期的專訪,衆所周知,陳醫生在西北乃至全國範疇內都是最具盛名的催眠醫生,行醫數十載,用最真實的行動,踐行着最高尚的情操。

陳元堂醫生:做一名醫生,是我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行醫這麼多年,作爲我個人來講,什麼是最美的?我把它歸結爲十二個字“質樸無華、實實在在、恰到好處”。

好心情:該如何理解這十二字箴言呢?時至今日,它依然是您保持做精神科醫生最原始、最熾烈的願想麼?

陳元堂醫生:借用總理的一段話,他說:在這九百六十萬公里的芸芸衆生,要立於世界之強林,就必須要有健碩的體魄和自強的靈魂,而世界之所以選擇白色作爲醫生最精典的象徵,也正是因爲“白色”是最樸素的聖潔,它沒有光怪陸離,沒有華麗濃豔,可是在本質上它是最接近生命的“原色”。所以,我最一名醫生,一名精神科醫生,就是要把它做到實實在在、恰到好處。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拯救更多受傷的、不健全、備受威脅的靈魂。

打破教科書式固化系統,讓催眠術迸發自身光芒

催眠醫生陳元堂——“古法催眠”與“祝由術”的推陳出新

好心情:其實我們在很多患者來訪中都聽說了您,“話到病除、着手成春”的事蹟,作爲一名醫生這對患者來說可能是最大的福音。您平時都是採取怎樣的特殊手段,對患者進行精神治癒的呢?

陳元堂醫生:其實心理干預、抑鬱、狂躁、雙向,心境障礙,這些我都治療,而且根據不同的患者,都有特別好的案例,就我自身而言,我最擅長的是催眠。

好心情:在治療方面,能爲我們舉幾個催眠的實戰經歷麼?

陳元堂醫生:有一個高中女生,成績特別好,當時是重點中學的第一名,他的症狀標識是什麼呢?有一次她考試剛寫完最後一個字,鈴聲就響了,她一下子整個人就崩潰了,她覺得自己的運氣不可能好到這種程度,後面一定有什麼事情會讓她受到極其殘酷的懲罰。

一天24小時都在哭喊,後來就形成了一個極端混亂的狀態。這樣的病人她存在着明顯的邏輯障礙,剛開始我嘗試着做認知的方法,但是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治療效果非常差,後來又考慮到精神分裂症,又做了整整四個月系統治療,電療做了24次,一個療程12次,做了2個療程,效果還是很差,打針、喫藥,患者也很痛苦。後來我們就界定用一些新的思路來治療她,給她做催眠,結果效果出其不意的好,兩個月之後出院了,參加了高考,結果還考上了一本。

最近跟蹤尋訪已經上大三了,其實我們在診治的過程中沒有針對他的邏輯問題,就是說一直到現在她現在依然會有她很幸運,自己會遭到報應。我們着重解決的是她的情緒,解決她恐懼、害怕、被迫害的情緒,在做催眠的過程中引導她進入一個房間中,她看見的都是蛇、蠍子、蜈蚣這類的毒蟲,其實這些所有的東西都代表了她內心的恐懼。我們引導她想象自己手裏有一把威力無比的噴火器,將所有的毒物都燒死殺光,當然這是最低層次的,解決掉自己的恐懼。當然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爲了讓她找尋到內心最真實的自己,後來她也做到了。這樣子雖然她的邏輯結構是紊亂的,但是她內心不害怕了。

陳元堂醫生:我後來就在想一個問題,本來我們是想給她用藥的,這個藥對女孩子來說副作用比較的大,她的人生可能也就毀了,家屬也已經同意了。作爲醫生也特別的無奈,因爲我們這邊平均住院時間是三十天,可是她一住就是四個月,沒想到換了催眠之後效果能這麼好。這也讓我對催眠技術有了新的體會,有些事情如果你沒有親身去經歷,你也無法相信催眠它會運用在精神分裂症上面,對我們固有的思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對平常的問題我們可以依照教科書和原有的系統理論進行解決,但是如果遇到解決不了,其實可以用一個比較開放的心態去倡導一些更多的可能性。

好心情:作爲一名醫生您非常具有打破傳統的魄力,勇於突破和敢於實踐的勇氣。

陳元堂醫生:我再舉一個例子,之前有一個大學老師,一名制度經濟學的教授,專門研究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差別,他的症狀是一直覺得有警察、法制程序和公安局在監視他、跟蹤他,對他所做的研究進行打壓和控制。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干擾因素。

好心情:這是比較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嗎?在精神疾病中具體被劃分爲哪一類呢?

陳元堂醫生:這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表現,後來,我嘗試用催眠療法爲他做心理治療,他的反應也沒有之前那麼過激,能夠逐漸處理自己的情緒,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他依然會覺得有人在跟蹤他,我們的方法是讓他轉變自己的想法,這些人是因爲愛你,想關注你,想保護你。

好心情:以前經常在電視或者電影上看到,精神病患者會出現多重人格或者雙重人格,在不同的場景下會變成另外一個人。這種情況您有碰到過嗎?

陳元堂醫生:你說的這個是人格解體,它是精神分裂的症狀之一,現實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維的妄想、幻聽、幻覺爲主的,像教授這樣的患者真的是挑戰了我對之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因爲精神病學大部分還是停留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之上的,心理治療也就是做做認知,直接針對症狀採取措施的治療方法是比較少的,所以我也覺得催眠術在這方面的空間會很大。

催眠醫生陳元堂——“古法催眠”與“祝由術”的推陳出新

納故鼎新、中西全貫,讓“古法催眠”和“祝由術”流行起來

好心情:聽說您最近正在研究“古法催眠”,感覺很神祕,它與西方的催眠術有何異同呢?

陳元堂醫生:首先作爲一個催眠師我還是很開放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探索催眠術的起源,其中《黃帝內經》中就有講到,《中醫十三課》裏面專門有“祝由術”一說。

所謂“祝由”可能是道士畫符治癒心鬼的目的,我們現在雖然說它是封建迷信,其實它是起到了一些催眠人心的效果,對於“祝由術”其實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將我們的古代醫術與現代醫術相結合,將西醫的催眠術和中醫的催眠術結合。

好心情:很多人對催眠術是存在一定誤區的,您覺得作爲一名精神科醫生如何讓大家削減這樣的誤區?

陳元堂醫生:現實生活中精神病患者被人誤解的情況是很多的,包括殺人、攻擊人等極端行爲,實際上我們回顧一下歷史被精神病患者殺死的人有幾個?被正常人殺死的人又有多少?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都是正常人乾的。精神病患者他可能會存在一些怪異的行爲,但他並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所以我覺得誤解可能來自於歧視。第二個就是很多人會覺得精神病患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但從本質上來說他與正常人並沒有什麼分別,我們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區別在哪裏呢?精神病患者他不與他們建立聯繫,他感覺痛苦的時候會封閉自己的心靈,這樣的情緒被無限放大,久而久之可能就得了精神病。

作爲催眠師,我們可以說是專業的將人與人心靈上的溝通者,我們需要極大地激發他內心中最真實的自己。其實作爲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有時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區,你是將一名患者當做“精神病”來看?還是當做一個“人”來看?

在我看來,我們的每一個病人跟我並沒有什麼分別,只不過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情感表達與我們不一樣罷了。大家是一樣的人,都是互相平等的狀態。這樣子在診治過程中我也發現很多患者對我很信任,也願意與我溝通交流。但是很多醫生,僅僅是隻看病狀,只看到他“精神病”的一面,看不到他作爲“人”的一面。

好心情:這是一個深層次,有高度的話題,對生命的思索。對人性、人權等您都有一個更深的感悟。

陳元堂醫生:其實這也是自我成長中的一部分,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所以也就看不到別人是什麼,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爲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同時在與外界發生着聯繫,在認識外界的過程中也達到了一種內修,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也正是因此我們在看待外界或者觀察患者病情的時候更能以一個開放的、廣闊的視角度看待事物。

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但有些病心藥比草藥更靈

好心情:很多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是非常牴觸的,就拿催眠來說,有接受性催眠,也有反抗性催眠,您在治療過程中怎樣解決這些事情?

陳元堂醫生:作爲一名心理醫生我的目標是讓我的患者脫離苦海,活得開心,活得輕鬆。以前就有一個患者他想要“自鬱”就是說通過很多磨難讓自己獲得艱辛、難過、抑鬱、傷心、悲催。這樣子的醫患關係怎麼成立呢?你自己沉溺於自己製作的世界中不想出來,我們醫生是幫助那些想要脫離傷心難過情緒的人,而並不是幫助病人加重痛苦。

好心情:這樣的患者是不是有“自虐傾向”?能否舉個實例爲我們更直觀地展現一下呢?

陳元堂醫生:在他看來只有完全將自己處於那種痛苦的境地中才能更深層次地感受痛苦,這個患者就舉了一個例子說某位偉大的作家經歷了哪些磨難催生出了哪部偉大的作品。我覺得無論是健全的人還是不健全的人,他首先要愛護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活着纔有可能去完成一些事情,不是說讓你沉浸在那種環境中你就能激發出自己來,你的人格都不健全了寫出來的東西怎麼讓更多的人去接受?人要學會掌控自己的命運,你可以爲了作品讓自己沉浸其中關鍵是你能不能駕馭了這種情緒?

會不會被這樣的情緒所反噬,最終失去自己?就拿張國榮來說,他最後演的那部《異度空間》要麼我覺得他演得太好了,要麼我覺得他當時就已經生病了。要是他能正確地把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及時從戲份中抽離出來,可能就不會有之後的悲劇了。

好心情:張國榮當時好像是患了比較嚴重的生理性抑鬱症,生理抑鬱症與心理抑鬱症有何區別?會導致遺傳嗎?

陳元堂醫生:在學術上或者說臨牀過程中確實有很多人會出現胃酸倒流等等症狀,也有一定的遺傳性。但是在心理學上我們覺得一個人是可以改變神經元素分泌的多少,也就是說可以改變周圍環境和心境來自我調節的。我經常問患者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心跳的快與慢你能不能掌控呢?很多人說是不能掌控的,其實是可以的,你想讓自己的心跳變得快一點,你可以採取跑步、運動等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改變神經遞質,不僅僅是用藥這一方式。

好心情:我們平時看一些影視劇就像前上個月熱播的《美人爲餡》 、《藍色大海的傳說》等等,包括之前好萊塢的築夢電影《盜夢空間》《催眠大師》等等,它們之中有很多人打一個響指就可以將人催眠,現實之中是這樣的嗎?還是會所需要一定的場景和環境引導?

陳元堂醫生:這個主要是根據不同的需求而定的,有些人他的需求不一樣所達到的目的也不一樣,根據不同目的設計不同的場景,通過不同的言語或者肢體引導他的潛意識。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通過開優步車的時間,大概就是幾分鐘,然後嘗試去催眠患者,讓他們很快就能到達自己所期望的場景中去,因爲車輛在形式過程中一些指示牌、車燈等其實是有利於催眠場景的建立的。所以多次的實驗效果都非常的好。

好心情:聽您這麼一說,真的感覺催眠很神奇有很刺激,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也想嘗試一下被催眠,將自己的負能量釋放出來。

陳元堂醫生:當然可以嘗試一下。

醫改:對社會格局的拷問,對當下時局的縮影式直面

催眠醫生陳元堂——“古法催眠”與“祝由術”的推陳出新

好心情:另外,還有幾個問題,你覺得現在的醫改政策,對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有哪些重大的影響呢?

陳元堂醫生:醫改是國家大的政策方針,而且我們心理醫生都是以人的心在動力爲出發點的,所以我就從心理學角度說說醫改,醫改要往哪裏改?往哪裏走?我覺得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儘可能地激發醫務人員和醫生的動力,讓醫生有動力沿着你想讓他們走的方向走,這是醫改正確地道路。多調查醫生與患者的心聲,搞清楚具體而實際的需求,繼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社會上很多人批判醫生,其實醫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職業,奉獻度非常高的職業。一些醫鬧和醫療糾紛還不斷地在抹黑這個行業,讓大衆對醫生存在很多的偏見。大部分的醫生仍是以救治病人、救死扶傷爲己任、爲準則的,以患者的利益爲出發點,他們鑽研醫術、學術,都是以救治成功爲落腳點的。醫生也期待在自己的崗位上活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自豪感的。我們的醫改政策和媒體就是要引導和培養更多這樣的醫生,這不是投入錢而是一種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引導。我聽過很多關於國家醫改政策的論壇會,我覺得很多思路和決策做的非常好,所以我們應該對此充滿信心。

好心情:我覺得您用心理學對醫改政策對醫改政策分析的特別透徹,同時我也覺得這是您對社會格局的拷問,是一個對當下局面縮影式的直面。

陳元堂醫生:其實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與心理學有很多直接間接的關係。就拿現在來說我們中國發展的比較好,這叫“和平帶來的力量”,硬實力迅速增長,軟實力發展的也很迅速。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的,如果每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心中都有愛與和平,那麼他們的生活肯定就會變得特別好了,這是很直接的道理。

中國會強大,這是百分之百的。因爲中國人有“以和爲貴”,有“仁義禮智信”,我們發展經濟、建立人與人之間和平的處理關係。而放眼世界很多國家依然處在水深火熱的戰爭之中,造成民不聊生,這樣子怎麼發展呢?戰爭之後的災民、難民,怎樣治癒、理療他們,還是說放任不管,讓他們自行解決,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好心情:確實如此,這就給我們一個啓示,一個國家或者個體在物質達到滿足之後,他的精神層面的富裕問題,很多人在財富方面達到了,但是更加的焦慮、恐懼,出現的問題更多。

陳元堂醫生:就像很多人他的與之財富增長了,生存環境改變了,外部世界發展了,但是他的內心世界並沒有成長,所以就會存在落差,自己的內心世界駕馭不了自己的外部世界,這就比較危險了沒自己很容易被心魔所摧毀。舉個例子,香港當年的綁架案作案人張志強,他綁架了李嘉誠的侄子,勒索了10億港幣,到手之後很快就揮霍光了。這就是他駕馭不了金錢的誘惑,最後遭到金錢和心魔的反噬,造成悲劇事件的發生。

好心情:所以還是得注重自身內在心靈的修養,人要有一個強大的底盤,充裕的準備和積累才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外部更廣博的世界”。

陳元堂醫生:是的,人要正確地瞭解自己,展現自己,才能更真實地展現自己。包括在治療和執業過程中,也要與時俱進地改進自己的思路與方法,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我們在後才能長的路上能夠自成一家,對於患者不能展會用藥,一定要學會鑽研,緊跟時代發展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獨特的治療風格。我做了十幾年的催眠了,我可以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分享、介紹給很多人。但是有多說人能直接利用和轉化我的經驗呢?因爲這樣的經驗裏是自帶我的個人屬性的,他們未必能夠適合。

好心情: 有句行話說,專業性的人才的融合,我們每個人應該找到自己所擅長的、爲之奮鬥的事情然後投入最大的經歷去做,那樣纔可能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催眠醫生陳元堂——“古法催眠”與“祝由術”的推陳出新

將催眠融入VR的虛擬現實,增值催眠+模式

陳元堂醫生: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將自己的催眠技術跟目前最先進、最高端的VR結合起來。將我們的催眠的理念灌輸到虛擬現實之中,將催眠的方法實際運用到VR之中。我們的目標是病人只要他戴上VR聽上一個小時的語言催眠,他的病情就能得到最大的緩解。如果這樣的技術結合的好,相信會受益與千萬患者。這將是一次催眠史上的重大革新。

好心情:VR技術近年被運用到更多更廣的領域,它的這種靈境、幻真與虛擬現實創造出的三維空間感,其實跟我們的催眠、夢境與潛意識是很大關聯的。它漸漸地運用到我們的城市規劃、醫學人體模型、軍事航天、電影製作、演唱會製作、以及遊戲開發之中,我們相信這樣的技術肯定能引領潮流,也相信將它與催眠術相融合會是一個更偉大的舉措。

陳元堂醫生:包括現在火爆的科幻電影《三體》,之前的《盜夢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對人、人性、人的潛意識的深度挖掘,具有高度的傳播性。我們也可以拍短片,或者寫劇本來將自己的想法、思維變成現實。

好心情:4K、VR、包括120幀等專業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容我們去發展,我們要緊抓科技的脈搏將更多的產品進行融合,拓展。這樣子才能將企業打造地更具前矚性和前端性,打開市場,擴展受衆羣體,企業更能走上迅猛發展的道路上。在國內這樣的資源很稀缺,我們走在前面的人就是去開拓的,世界上本沒有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這也是開拓者需要承受和經歷的,我們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努力不會枉費。社會催生科技的發展,科技引領社會的發展。

陳元堂醫生:是的,是的,我們相信科技,相信人力,也相信自己。很多人都說,盡人力,聽天命。我覺得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只有拼盡了全力,纔有資格說能否擁有。我也相信,好心情在這一方面能夠走在行業的前端,成爲其中堅。讓我們一起期待共同的發展,將更多地精神科醫生凝聚起來,衆擎易舉,共創輝煌。

關於醫生

醫生:陳元堂(西安市精衛)

職稱:臨牀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擅長:催眠、精神分裂、抑鬱、雙向情感障礙、性心理障礙

經歷:中國催眠師協會會員、長期在國家級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多次參與國家級省市級催眠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