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芒果綜藝的一檔節目不僅把“洪荒少女”傅園慧再一次送上熱搜,還讓傅園慧爸爸成爲熱搜新勢力。傅園慧爸爸幽默風趣、細心有愛,不辭辛苦地早起爲女兒準備愛心早餐、其樂融融相互餵飯的鏡頭;對女兒更是關懷備至,白天陪訓練,晚上給按摩,真的可以說是非常體貼周到中國好爸爸!傅園慧能取得那麼多榮耀的成績,和她爸爸的辛苦付出是分不開的。她樂觀、活潑的性格,很大程度也是因爲父親的影響而形成。

他不是傅園慧爸爸,是教育哲學博士:“我就想讓孩子撒撒野!”

“洪荒少女”和“寶藏爸爸”

傅爸爸說:“別看她平時大大咧咧的,其實壓力很大。女兒瘋瘋癲癲,其實是一種自我減壓的方式。”衆多網友聽完之後熱淚盈眶,成年人的世界裏,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事實上,不僅成年人,我們的學生時代又多少人是輕輕鬆鬆、無憂無慮度過的呢?小學升中學,中學考重點高中,高考想考 985 名校,哪一個不是堪稱愚公移山的浩瀚工程!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作爲父母、老師應該怎麼辦?或許李鎮西老師在接受央視專訪時的回答可以給你參考。

一、教育哲學博士——李鎮西

李鎮西老師,是一名普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長期從事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從教36年。可是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他推崇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堅守自己的本心,以讓孩子愉快的學習爲目標。他也是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還是新教育研究院的院長。

01堅持本心

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節目,也跟拍了這最後一課,並且對李鎮西老師做了專訪。節目中李老師帶着中學老師特有的大嗓門回答着主持人的問題。當問及是什麼事情令他做出改變時,李老師說,當年有一個吊車尾的女生遲到,他非常嚴厲地批評了孩子,並且罰站,那一天讓孩子很難堪。等到一年後李老師才發現這個女孩子是一名白血病患者,曾經慶幸孩子休學不給自己班級拖後腿的李老師頓時羞愧、懊惱。從此他下定決心,要善待每一個孩子,並且從始至終都堅持了自己善待學生的本心。

他不是傅園慧爸爸,是教育哲學博士:“我就想讓孩子撒撒野!”

李老師經常把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掛在嘴邊,他的學校牆上也印着蘇霍姆林斯基的話:

“教育——這首先是人學。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世界。”

在採訪中,李鎮西老師也反覆提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從本心出發,他約學生到辦公室談話,先會給孩子端上一杯水;他管理班級時,讓孩子們自制,自己管理足球隊;課餘時間他還會和孩子們一起在學下空地玩遊戲。雖然是老師,但跟孩子相處時,他更像個孩子。李鎮西老師說:我就是用尊重換取尊重,用民主來管理孩子們。

02 不讓一個孩子覺得自己沒用

因材施教這句口號我們喊了許多年,但具體怎麼實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李鎮西老師當年帶了兩個班級,一個實驗班,都是從各個班級抽調的成績優異的學生,從初中到高三,由他擔任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另一個班級則是李鎮西老師主動申請組成的“吊車尾”班,大多孩子是年級末尾的學生。

他不是傅園慧爸爸,是教育哲學博士:“我就想讓孩子撒撒野!”

李鎮西老師在接受央視專訪

有些成績不好的孩子特別不愛讀書,老師講課聽不懂,李鎮西老師就問學生喜歡什麼,學生說喜歡看金庸小說,李老師就給了他一本小說,讓他在上課聽不進去時,默默抄寫,識字、練字,遇上不懂的就來問他。從此這個孩子上課也不搗亂了,自己安安靜靜奮筆疾書。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捆綁他們在座位上更有意義。

針對成績不好的孩子,李鎮西老師還專門準備了適合他們難度的考試卷,爲得就是讓這些跟不上大部隊的學生們,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征服簡單的考試開始建立信心,培養學習興趣;成績拔尖的孩子們就做難度更高的題目。這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在八十年代可以說很大突破了。

03 讓孩子撒野

教育是一件憑良心的事,李鎮西老師坦言自己從來不覺得和學生在一起會辛苦,學生亮晶晶求知的眼睛在他看來就是最美的星星。

他不是傅園慧爸爸,是教育哲學博士:“我就想讓孩子撒撒野!”

李鎮西老師講蘇霍姆林斯基

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讓李鎮西老師的聲音經常受到爭議。在許多次演講中,他都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許多教育界主流的做法,他認爲女孩子應該留長髮,有愛美的權利,他很排斥刷題,曾說過“爲什麼我們的孩子高考畢業時喜歡撕書,因爲對於學生來說這段時光就是折磨,但回想他們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學的模樣,一個個都是挺着胸脯,興高采烈的。”他一直在反思我們的刷題教育是不是毀掉了孩子的童年。

所以在他得知自己所任教的武侯實驗中學校園的空地即將被改建成體育館時,他站了出來找到教育局長商量,爲孩子們爭取到了一片空地。其實開發計劃之前他和學生就經常在這片雜草瘋長的空地上玩遊戲。

他不是傅園慧爸爸,是教育哲學博士:“我就想讓孩子撒撒野!”

李鎮西老師和學生一起的Happy Time

讓孩子撒野,是他作爲一個老師能給予孩子的禮物。就像他年輕時和學生們在草坪上比賽狗叫一樣,帶着孩子們在自然中撒野,釋放孩子的天性。這種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也是李鎮西老師最後一課能坐滿教師的原因。

他不是傅園慧爸爸,是教育哲學博士:“我就想讓孩子撒撒野!”

李鎮西l老師帶學生一起課外活動

我們的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有時很難做到朋友無間,可往往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影響遠大於課堂上的知識。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理念可能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可哪個一個孩子又不期待在自己的成長曆程中有這樣一位善待孩子的老師呢?

李老師說他覺得好的教育就是:“教師幸福,孩子快樂,家長滿意,一起成長!”

西爾斯說:“塑造孩子性格的最佳途徑,就是在你身上擁有你想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良好品質,爲孩子樹立榜樣。”這纔是教育的真諦!而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作爲父母應該不斷反思自己:自己要求孩子的東西有沒有身體力行,自己有沒有做到。同時也應該不斷改進教育方法,一味的嚴厲或一昧的寵溺都不對。要在兩者之中尋求到一種平衡,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The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