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命的本質,不過是一段時間 | 單向贈書

從 4 月 23 日開始的這一週裏,單向街將聯合不同出版方,爲大家推薦、無條件贈送新書。大家可以當這是單向與出版方、讀者共同參與、發起的一個閱讀周。具體贈閱方式見文末。

第五本書,來自中信出版集團——《時間的悖論》。

在《時間的悖論》這本書中,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探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時間和人生

不可否認,在社會與科技都越來越高速發展的現今,創意、技術、財富,歸根結底都是對自己和他人時間的關注。我們積累資源和能力以儘可能節約自己的時間,我們創造虛擬社羣和網絡平臺以收穫用戶的時間。以往,時間就是金錢,而今,時間似乎比金錢更寶貴。

那麼,時間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本文所選的片段節選自《時間的悖論》一書,菲利普·津巴多 著,2018 年 4 月由中信出版集團·財經出版社出版。

成百上千的人頭骨堆砌,可怕,卻又迷人萬分

18 世紀,在羅馬的西班牙大階梯盡頭,有一間毫不起眼的教堂,叫做康契吉歐尼聖母教堂(後來又被稱作“人骨教堂”)。在教堂幽暗、塵封的地下室裏,有一座陰森恐怖的紀念堂,逼仄的牆上覆蓋着一小塊一小塊的小片,組成了裝飾性的馬賽克圖案。

和其它教堂不同,這裏的裝飾碎片不是彩色玻璃,而是褪色的人骨。

成百上千的人頭骨堆砌成了教堂裏羅馬式的拱門,成千上萬的人脊柱骨拼成了錯綜複雜的曼陀羅圖案。那些更小的,也許是人的手骨或腳骨,則被裝上電燈泡,做成了吊燈。

一具完整的小男孩的骸骨,被掛在了天花板上,他的手上託着代表公正的天平。還有穿戴整齊的僧侶,他們的皮膚已經乾枯但衣着仍完好無缺,他們保持着沉思的姿勢,見證着永恆。

組成這裏的,是 4000 位已經去世的聖方濟僧侶。這些逝者讓這個地穴呈現出一種近乎超現實的、好萊塢電影劇場的感覺,可怕,卻又迷人萬分。它由一羣教徒建造而成,目的在於紀念時間……

這個地穴給了人類關於命運的莊嚴警示

在一堆骨頭下面的地板上,寫着這樣一行題詞:

汝之今昔,彼之昨日。

彼之今昔,汝之來日。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讓過去與未來像潮水一樣湧向當下。一瞬間,這些骸骨不再是神祕的歷史文物,而是我們人生旅途中命定的旅伴、我們的同輩人。

400 年的日出日落,15,000 天的盛宴、饑荒、戰亂與和平,也不能再將我們分隔開來,那些僧侶乾枯的皮膚和象牙色的骨頭,還有他們所說的中世紀的拉丁文,以及他們所穿的長袍,這些都已不再重要了。

儘管我們都具有非常出色的心理能力去忽視甚至去否認,但這行題詞卻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我們活在這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宇宙洪荒一眨眼的時間裏,我們就會成爲數以億計的人類祖先中的一員——他們曾經活着,然後死去,最後跟我們眼前這堆骨頭一樣,難以區分。

這個地穴給了活着的世人關於最終命運的莊嚴警示。如果骸骨能說話,它們會告訴我們關於躺在這裏的上千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的故事。這個地穴所傳達的,並不是讓我們爲死亡做好準備的警告,而是一個深情的懇求——懇求我們讓自己的人生富有意義且充實。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洞穴寓言”

津巴多相信,個人對於時間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後天習得的,因此,在對時間的意識有所提高之後,你就可以擁有更佳的時間視角,即良好的“時間觀”

在《時間的悖論》一書中,他首先介紹了人類所具有的6 種時間觀念,及其對生活態度帶來的影響。進而,他會通過一系列科學測試幫助你瞭解自己的時間視角,然後提供對應的練習來擴展和調試測試者的時間觀念,幫助其解釋和麪對生活中存在的困擾和問題,更高效、健康地利用人生的寶貴時間。

如果我們能成功做到對時間觀進行有意識的調試,我們就能較爲容易地把負面經歷轉化成正面經歷,並且通過利用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正面經歷,爲生活提供更爲積極、勇敢的心理支持。這是悠悠時間在我們心底留下的祕密。

單向贈書 X 中信出版社

本期贈書《時間的悖論》

共四本

請在留言區留下你的【姓名、電話、地址】

(僅我們與你的微信好友可見)

我們將隨機抽取三位讀者贈送

所有贈書活動截止 4 月 30 日 00:00

4 月 30 日開始

後臺回覆【贈書】將獲得贈書名單

第二本贈書:

第三本贈書:原來這幅畫好在這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