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剑客继续推出,我愿为卒系列作品。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在钢七连整编,战友们相继离开连队以后就剩下他一个人独自看守营房,这一看就是半年。特种部队中队长袁朗在向许三多发出入队考核资格邀请时找到了他。许三多对自己这半年期间的评价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一个不高不低,不好不坏的兵”。袁朗说自己看到的许三多是一个很安分守己的兵,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的兵。袁朗说:“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我喜欢不焦虑的人”。在刚入伍的时候看这部电视剧我始终没有读懂袁朗说的“焦虑”究竟是什么?随着自己这么多年在部队的成长,我渐渐懂得了他说的焦虑。入伍之初,我体会过那种想逃避寂寞而无法沉心稳神的感觉,体会过面对困难挫折不知所措的无助,体会过工作中的过患得患失,也体会过那种心中有欲望但又不愿意付诸行动时内心的躁动。

走出焦虑,在军营释放更完美的自己

曾几何时,焦虑成为了当下社会普遍出现的一种负面情绪,甚至焦虑体现的病理症状被心理学纳入成为了心理疾病的一种,军人在生活训练中出现的焦虑情绪也被当前部队心理研究机构所重视。其实军人真正病理性的焦虑来自于高危训练课目的压力,来自于战争灾难残酷惨烈一面对心理上的创伤,或者军人真正该有的焦虑是来自于自身现有能力和保家卫国所需能力之间落差而产生的“本领恐慌”,这些焦虑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通过疏导和自身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官兵的焦虑并不是出自于军人职业特点带来的压力,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面临当下,不愿客观理性的分析现实,沉不下去,静不下来,好高骛远又不愿意付出实干,想干事但又捋不清思路而导致的一种心智模式混乱。

为什么掌控不了现状会焦虑?我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促销的真相:用户焦虑了,你就赚翻了》。文章大概意思是说我们不在意自己已经拥有了的财富,不在意这些相当重要但又看似不稀缺的东西,而把所有的注意力倾注在别人的或“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我们没有的东西。不是真的“贫困”,而是被比较出来的一种“相对贫困”让我们持续焦虑。现代的商业意识形态,本质上就是尽可能持续制造相对贫困感,尽可能让你将已拥有、已购买的东西清零的一种“长效机制”,现代商业的底层商业模式,就是制造焦虑,然后收割焦虑,“发焦虑财”。如今很多人的焦虑并不是遇到了真正的麻烦困难,焦虑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内心的不平衡,来自于我们掌控不了现状而产生的不切合自身实际的欲望和想法。就从这篇文章我们就能看出,现在很多人的焦虑,往往并不是因为物质匮乏引起的,而是因为对客观现实不明朗的分析判断导致心理的不平衡感,平衡感的打破,导致的心智模式的混乱。我们之所以感觉焦虑,是因为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而总是关注自己比周围人缺少了什么。我们喜欢将自己置于一种相对贫困感之中,制造焦虑。当然,在这样一个时代,之所以焦虑蔓延,还在于当下的商业世界中,有很多人在制造焦虑,然后贩卖解药,由此形成了一种商业模式,更多的人则是被裹挟其中。通过不断向大众灌输焦虑病毒,然后利用焦虑情绪促使大众去消费,成为了当下商业世界中的一个普遍的阴谋。

走出焦虑,在军营释放更完美的自己

焦虑产生于内心的不平衡,我想这和也和我们不愿意面对太多当下的事情有关,我们耐不住寂寞受不了孤独而把过多精力集中到患得患失上,让自己内心装满了很多东西,太多欲望,但又不愿意在当下着手将它们实现,结果越塞越乱,心里边也越感觉堵得慌,焦虑的本质其实就是是人的思想活动代谢的垃圾,引发我们念头的外在因素越来越多,凡起心动念,必留下精神垃圾,就像只要你在生活,工作,你就同时在制造垃圾,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如果精神的垃圾总量持续上升,而人处理这种垃圾的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还在下降。想像一下:如果一个城市垃圾量持续上升而垃圾处理能力不升反降,那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这便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有些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时候想着进机关,这就是我们不面对现状,不愿意做当下事的一种反映。基层的工作原本就是就是处理很多繁琐的事务,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但是需要花费精力来完成的,好高骛远,想入非非必然会造成精力不集中,工作也必然会干不好,而且会反复折腾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进入恶性循环就会造成焦虑。有些战士在部队服役却总想着退伍回家以后的生活,甚至好多人进入最后一年就开始在自己的本子记天数,进入退伍倒计时,面对本职工作却不履职尽责,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环境抱有一种无关紧要,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么环境必然会以矛盾,问题,打击这些负反馈回报于他,从而造成焦虑。有些抱怨自己命苦的人,其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并不是很棘手,只是他永远处于一种劳顿的状态,总是很辛苦,往往是机关算尽,但是所获甚少,最终甚至满盘皆输。他们的特点是心里边念头多,嘴上边嘀咕多,但是真正去干眼前的事情很少。许多的碎碎念往往没有什么指向性,只是随机性心理反应的即刻呈现,焦虑是因为内心的噪音太多。这样就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工作上看似很辛苦但实质上并没有进步的假象。马云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时不时问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你想得到什么?第二你有什么?第三你为了你想得到的愿意付出什么?对于我们正处于爬坡阶段的年轻人而言,与其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如扪心自问这三个问题,并实事求是的去回答:我们想要在军营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没有外援只有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为了我们的理想和抱负我们愿意燃烧热血奉献青春。

走出焦虑,在军营释放更完美的自己

我们的焦虑程度往往也与我们个人的心智管理能力有关,往往与我们的工作量并不直接相关,甚至是负相关。我们产生焦虑往往是无事,反而生非,你很焦虑,并不表明你已做的、正做的或将做的事很多,有时反而表明你已做、正做、将做的事非常少,甚至你还没有去做。我记得小时候遇到过这么一个问题:周末在家帮家长干家务,烧水,拖地,擦拭家具。你用怎样的方法花最短的时间做完家务。这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好解决,那就是先把水烧上,在烧水的同时去擦拭家具,我们不需要着急拖地,因为擦拭家具的时候总会有尘土落在地上,最后我们在拖地和擦拭家具两个任务都完成以后再去看看水烧开了没有。这个简单的问题本质其实就是如何提高效率。我们往往心智模式混乱就是面对着较多的事务不知如何下手,在恰恰就是这个什么都没做的阶段就是你心智模式最混乱的时候,也就是你最焦虑的时候。一个人的办公室或家里凌乱不堪,并不一定表明这个人真的在忙很多重要的事,而很可能他是一个严重缺乏个人管理能力且工作抓不住重点的人,其实凌乱不堪的现状就是你内心状况的真实反映。忙是表象,闲,才是焦虑的本质。

走出焦虑,在军营释放更完美的自己

焦虑是一种“精神熵”,即精神自然而然趋向混乱与无序、喧嚣与骚动的状态。熵是必然,也是常态,就像一个有人居住的屋子里如果不收拾、不打扫就会变得脏乱差是一样。要想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必须输入能量和手段,克服“熵增”,制造“负熵流”。通俗地理解,就是扫除、整理、归位等行为所代表的“心智能量管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工作思路捋清楚是非常重要的。每当连队面对各种任务需要去执行的时候,我在下达命令之前总是会坐在屋子里去把这些任务的紧急程度,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根据骨干的性格特点去给他们安排适合他们的任务。最后思路捋清楚以后,就立刻召开一个很简短的会议:明确任务分工,确定完成时限,提好标准要求,汇报矛盾问题。接下来就对各项任务做好考察监督,双管齐下。不仅管理是这样,我们处理个人工作也是如此。处理事务的流程前一定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筹划,思考和筹划就是对精神自然而然趋向混乱与无序这种常态输入的一种“打扫”“收拾”的能量。

作者简介:马嘉彬,上尉军衔,历任教导队教员,政治指导员,保卫干事。入伍十年来,脚踏实地不走捷径,身先士卒敢打敢拼,满腔热血建功军营。他好学上进,军政兼优,立足本职岗位成长成才。入伍以来自己记下十余本读书笔记,自学多种多媒体宣传软件,所带连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个人连续三年先后四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原二十集团军表彰为“优秀五会教练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