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都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然而,企業所生產出的產品還是會有質量問題,這個鍋誰來背?

爲什麼有的企業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還會有質量問題?

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套管理制度,其目的是爲了證實企業有能力、穩定的、提供相同質量水平的產品,並不代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產品質量就好了。另外,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對產品質量及其實現的過程進行持續改進,可見產品有質量問題是正常的,應該逐步改進和提高。

沒有質量問題,也就是零缺陷,是終極目標,他的主要障礙其實就是波動,或者叫變差,變差是製造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比如你無法控制一把車刀的切削角度保持不變,因爲他會磨損。過程無法控制,直接導致了過程的結果,也就是產品的變差,產品的變差超出預定的差值的時候,就產生了不合格品。也就出現了質量問題。那麼,控制過程能夠很好地控制,就會避免不合格品。很明顯,如果刀具磨損是導致變差的來源,控制刀具的管理就可以降低不合格品出現的概率。理想條件是鼓勵創新,讓員工發揮能力,研發出來一種永不磨損的刀具。比較容易的是去研究刀具磨損的規律,找到刀具磨損和尺寸變差的關聯關係,再即將導致不良品產生的時候,更換刀具,這就可以避免產生不良品。

那麼,也就是說零缺陷是有可能實現的。

實現的過程中,鼓勵員工創新,而刀具管理的探索,在標準裏叫做更換計劃,去做這件事情,叫做質量管理體系,能不能做成,比如能不能研究好刀具的更換週期,這是技術問題,而不是質量管理系統可以解決的。

所以,冤有頭,債有主,質量管理系統負責指揮大家協同作戰的方向,所達到的效果怎樣,還是要看大家使的勁有多大,是不是往一處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