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这个优胜劣汰、崇尚应试教育的社会里,补课成为了家长眼中的“法宝”。许多家长从文化课到艺术课一样不落的全都给孩子报上,所谓为了孩子的将来花了不少心思!

如果要给“应不应该上辅导班”给出决定性的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分情况。

对于孩子而言,建议以下情况可以上辅导班的。

1.孩子本身基础较差,家长无法辅导。

2.单科成绩较差。

3.学习习惯不好、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方法不正确,补课可让老师帮忙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完成自主学习能力。

4.家长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造成孩子内心孤僻,可通过补课方式创造机会融入集体,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与学习共同发展。

而针对学习成绩本身就很好的孩子,可以不用上辅导培训班,这类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就已经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其余时间尽量留给孩子自己。

对于上长期辅导班还是短期,建议是短期。一般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弊端我们才会让孩子上辅导班,如果是长期的话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依赖,只能通过辅导班来学习,容易造成自主学习变弱。使孩子学习习惯得到纠正,成绩能够提高这才是辅导班的正真意义。

(网络图)

在搞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教师更专业,对于具体的辅导一定要多听听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建议!

对于一类学生,家长让孩子上辅导班是想让孩子学习成绩得到更好的改善,但这类熊孩子学生可不这么认为,老师就是为了能够收取更多的辅导费用,导致孩子本身对辅导班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同理,当学生在牺牲这些课余时间来学习时,老师又何尝不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学习呢?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孩子生日,妈妈带女儿去游乐园,但是他们只在游乐园里面呆了两个小时,之后妈妈便带着女儿去了钢琴培训班,女儿告诉妈妈:“妈妈,我想休息,我累!”。妈妈告诉女儿:“优秀的人是不会想着休息的。”据悉,妈妈给女儿报了7门补习班。

当孩子出生那一刻,我们想着:只要孩子一生平安快乐就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那句“别人家的孩子”无形中成为了伤害孩子心灵的利器。

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文化补习班,究竟有几个是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据了解::一部分家长是:我想让孩子变成XX样,因为那样好!另一部分则是:多学点没坏处,技多不压身!

曾几何时,作为父母的我们真正想过、了解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这些所谓的兴趣班、补习班对于孩子来说是家长让他们学,还是孩子想学、孩子愿意学。

曾有一次,帮忙接朋友家的孩子,当时孩子10岁,学拉丁舞,我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学拉丁舞。”她回答:“我爸妈让我学。”“那你喜欢吗?”“不喜欢,但是我愿意学,我学好了之后要拿很多的奖,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了!”

在教育观中:应注重孩子全面发展,教师观中:应因材施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从而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育,让孩子主动、活泼的去享受教育的过程。

孩子的童年生活应该是玩乐享受幸福的,如果孩子体会不到这些,那么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整个童年生活都将是黯淡无光的,甚至剥夺孩子未来发展的潜能。“补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式教补课的极端化”。家长应控制自身的焦虑,别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埋没孩子本身的发展潜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