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這個優勝劣汰、崇尚應試教育的社會里,補課成爲了家長眼中的“法寶”。許多家長從文化課到藝術課一樣不落的全都給孩子報上,所謂爲了孩子的將來花了不少心思!

如果要給“應不應該上輔導班”給出決定性的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分情況。

對於孩子而言,建議以下情況可以上輔導班的。

1.孩子本身基礎較差,家長無法輔導。

2.單科成績較差。

3.學習習慣不好、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習方法不正確,補課可讓老師幫忙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完成自主學習能力。

4.家長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造成孩子內心孤僻,可通過補課方式創造機會融入集體,促進孩子身心健康與學習共同發展。

而針對學習成績本身就很好的孩子,可以不用上輔導培訓班,這類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習就已經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其餘時間儘量留給孩子自己。

對於上長期輔導班還是短期,建議是短期。一般存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弊端我們纔會讓孩子上輔導班,如果是長期的話反而容易導致孩子形成依賴,只能通過輔導班來學習,容易造成自主學習變弱。使孩子學習習慣得到糾正,成績能夠提高這纔是輔導班的正真意義。

(網絡圖)

在搞學習這件事情上,沒有人比教師更專業,對於具體的輔導一定要多聽聽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建議!

對於一類學生,家長讓孩子上輔導班是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得到更好的改善,但這類熊孩子學生可不這麼認爲,老師就是爲了能夠收取更多的輔導費用,導致孩子本身對輔導班產生了強烈的牴觸。同理,當學生在犧牲這些課餘時間來學習時,老師又何嘗不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輔導孩子的學習呢?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孩子生日,媽媽帶女兒去遊樂園,但是他們只在遊樂園裏面呆了兩個小時,之後媽媽便帶着女兒去了鋼琴培訓班,女兒告訴媽媽:“媽媽,我想休息,我累!”。媽媽告訴女兒:“優秀的人是不會想着休息的。”據悉,媽媽給女兒報了7門補習班。

當孩子出生那一刻,我們想着:只要孩子一生平安快樂就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那句“別人家的孩子”無形中成爲了傷害孩子心靈的利器。

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文化補習班,究竟有幾個是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據瞭解::一部分家長是:我想讓孩子變成XX樣,因爲那樣好!另一部分則是:多學點沒壞處,技多不壓身!

曾幾何時,作爲父母的我們真正想過、瞭解過孩子的內心世界嗎?他們的興趣愛好是什麼?這些所謂的興趣班、補習班對於孩子來說是家長讓他們學,還是孩子想學、孩子願意學。

曾有一次,幫忙接朋友家的孩子,當時孩子10歲,學拉丁舞,我問他“你爲什麼要選擇學拉丁舞。”她回答:“我爸媽讓我學。”“那你喜歡嗎?”“不喜歡,但是我願意學,我學好了之後要拿很多的獎,這樣他們就會很高興了!”

在教育觀中:應注重孩子全面發展,教師觀中:應因材施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從而關注孩子的個性特點,根據孩子的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教育,讓孩子主動、活潑的去享受教育的過程。

孩子的童年生活應該是玩樂享受幸福的,如果孩子體會不到這些,那麼對於孩子本身來說整個童年生活都將是黯淡無光的,甚至剝奪孩子未來發展的潛能。“補課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式教補課的極端化”。家長應控制自身的焦慮,別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埋沒孩子本身的發展潛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