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區域地圖,可以看出克里米亞的重要性

歷史上俄羅斯和土耳其可謂數百年仇敵,兩國斷斷續續打了200多年。

俄羅斯自彼得大帝開始就開始尋求“溫暖的海水”,一直向南擴張,奪取出海口,尤其是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接),這樣就不可避免的與當時的另一個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產生衝突,同時這也不難理解俄國對於克里米亞數百年的興趣。說俄土戰爭圍繞着克里米亞打併不爲過。

 

 

1453年土耳其攻佔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從此宣稱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

 

 

伊凡三世·瓦西裏耶維奇(1440—1505)

莫斯科大公,在位時間1462-1505年

而俄羅斯帝國的伊凡三世沙皇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並將東羅馬帝國的生活習慣帶到俄羅斯。並繼承了羅馬的標誌雙頭鷹。莫斯科就成爲了第三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也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徽章,目前這個還是俄羅斯的國徽。

從此,俄羅斯自稱基督教正統(“東正教”),“沙皇”(Tsar),實際上就是“凱撒”,由此俄羅斯帝國一直是以“斯拉夫民族的救星”和“東正教的領袖”自居,這也是未來頻繁發動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爭的一個理由。

 

 

左爲拜占庭的雙頭鷹標誌,右爲伊凡三世的印章

當然,俄羅斯能用這個作爲理由,也有有奧斯曼土耳其對巴爾幹各民族幾個世紀的侵略擴張和奧斯曼土耳其在長達300年的征服和統治中對東歐巴爾幹各民族(主要是斯拉夫民族,以及東正教信仰)進行了殘酷的壓迫,以及俄羅斯本身對於領土的強烈願望。

由此,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爲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通常也被認爲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前後共長達241年(橫跨17~19世紀),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

 

 

極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目前位於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俄羅斯非常的想要奪回被異教徒佔據的居士坦丁堡,馬克思曾經說過:每一個不識字的俄國農民都知道:俄羅斯除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之外,還有一座真正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終有一天沙皇會將十字架插到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之上。

 

 

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

俄國曆史上著名的君主都對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了戰爭,這裏只舉例幾個代表性的。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俄羅斯成爲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他的名言:“俄國需要的是水域。”爲了這句簡單的話,他的帝國被動員起來,爲了波羅的海東端那個小小的出海口——彼得堡與北方勁敵瑞典連年血戰。

 

 

1709年波爾塔瓦會戰

俄羅斯在大北方戰爭中擊敗瑞典的重要戰役

雖然俄軍在1700年納爾瓦戰役中失利,但是彼得大帝臥薪嚐膽,最後再九年之後徹底擊敗了瑞典,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而瑞典則從此衰退,由歐洲列強的名單上消失。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

 

 

俄羅斯皇帝彼得大帝佔領亞速

 

 

將彼得大帝困住的艾哈邁德三世蘇丹

戰敗之後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和一些士兵逃往奧斯曼帝國。彼得大帝要求驅逐查理十二,在蘇丹艾哈邁德三世拒絕後,就決定入侵奧斯曼帝國強迫其同意。

1710年第三次俄土戰爭爆發。但是俄軍被優勢土軍和韃靼軍堵截在普魯特河。彼得大帝被迫撤退,俄國被迫放棄亞速,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葉卡捷琳娜女皇

彼得大帝在位時期沒能完成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土耳其始終是沙俄的頭號死對頭。這個願望最後由俄羅斯另一位雄主葉卡捷琳娜女皇完成。這位曾經說出“再給我200年,整個歐洲將匍匐於我的腳下”的女皇。她的目光繼續向南,看到了克里米亞,與寒冷的彼得堡相比,塞瓦斯托波爾的溫水海洋顯然更 具吸引力。

 

 

俄羅斯著名將領魯緬採夫

在兩次俄土戰爭中表現出色

葉卡捷琳娜女王三次瓜分波蘭,讓波蘭徹底消失,兩次對土耳其發動戰爭(一次1768年,一次1787年,分別是第五和第六次俄土戰爭)均獲得了勝利,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里木和格魯吉亞。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獲得了黑海不凍的出海口。奪去了克里米亞這一塊耀眼的明珠,她回顧自己成就的時曾說:“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現在我終於給俄國帶來了我的嫁妝,就是克里米亞和波蘭。”

 

 

在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努力下

沙皇俄國的領土達到極盛

 

 

描繪克里米亞戰爭的繪畫

1853年7月的第九次俄土戰爭恐怕是俄土戰爭中最爲出名的一次了,雖說這次名爲俄土戰爭,但是俄羅斯的主要對手卻是英法兩國,當時衰落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無法阻止俄羅斯進一步南下奪取黑海最後的鎖匙——土耳其海 峽。俄國看起來馬上就要取得百年來的夙願——自由自在地在地中海中航行。

 

 

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自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

爲了阻止俄羅斯帝國進入地中海,百年宿敵的英法兩國最終聯合起來向俄國開戰。俄羅斯帝國的落後顯露無疑,被英法聯軍擊敗(英法聯軍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傷亡數十萬,總司令雙雙戰死),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盡。並且推動了1861年的俄羅斯改革。還爲了籌措軍費賤賣了阿拉斯加。

 

 

羅傑·芬頓拍攝的“死亡陰影的幽谷”

山谷中到處散落着炮彈

戰地攝影的經典之作,攝於克里米亞戰爭

經這次戰爭被視爲第一次近代戰爭,是兵力與兵器、軍事學術與海軍學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它對火炮 槍械和水雷武器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新式線膛步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無線電通訊等科技發明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也產生了世界上第一批戰地照片。

 

 

第十次俄土戰爭形勢圖

改革之後的沙俄發動了第十次俄土戰爭,俄軍集中優勢兵力,企圖速戰速決,但是在普列文要塞被奧斯曼·努裏帕夏以一個軍擋住了20萬俄軍和十萬羅馬尼亞軍隊達5個月之久,儘管俄軍曾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於英國和奧匈帝國的介入,最後還是沒能奪取夢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

 

 

在普列文要塞抵擋俄軍5個月的奧斯曼·努裏帕夏

這都不算完,一戰俄羅斯和土耳其作戰,蘇俄成立后土耳其的干涉軍與蘇俄作戰,二戰時蘇聯潛艇擊沉從土耳其向德國走私鉻的商船,古巴導彈危機的起因之一就是美國在土耳其佈置導彈,最後撤出。

現在,俄羅斯軍機又被土耳其擊落了。

 

 

看樣子,俄羅斯和土耳其這對冤家還得繼續鬥下去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