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季豔妮、郭文華 責任編輯:劉秋麗

在離天最近的地方,他烹調出強軍打贏的兵味人生

唐古拉兵站。

花辰月夕守邊疆

三尺竈臺,書寫軍旅華章;鍋碗瓢盆,奏出人生交響。直面高寒缺氧,挑戰生命極限,在離天最近的地方,烹調出強軍打贏的兵味人生。

——“感動雪線”人物唐古拉兵站炊事班班長餘金濤

在離天最近的地方,他烹調出強軍打贏的兵味人生

餘金濤在“陪護”他的“小女兒”。

在海拔4860米,年平均氣溫不到-5℃的唐古拉兵站。常年白雪皚皚,綠色植物便成爲了奢侈品,更別說嬌貴的花了,官兵們常常把配發的21金維他作爲肥料用來養花,他們總說:“只要能養活,21金維他算什麼。”

“小鄭,我那盆‘倒掛金鐘’應該快開花了,你記得多喂點21金維他。” 休假在家的餘金濤時刻惦記着他高原上的“小女兒”。

“班長,您放心吧,她好着呢!”

……

這個讓餘金濤牽掛的“小女兒”是一盆用來紀念一個已逝孩子,名叫“天堂”的花。說起他的“小女兒”,餘金濤永遠忘不了,幾年前,一對年輕夫婦帶着不滿2歲的孩子來西藏旅遊,因爲沒充分考慮到孩子還小不合適上高原,旅行途中,孩子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深陷絕望的夫婦倆四處尋找醫院,碰巧遇到了餘金濤,餘金濤雖第一時間帶孩子去了最近的醫院,但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這件事讓餘金濤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自此餘金濤以花念人,把“天堂”視爲自己高原上的“小女兒”。這件事也成了餘金濤的心結,自那以後他拒絕自己的孩子來兵站看他,儘管思念。

“爸爸,我想和爺爺、媽媽一起去看您。”

“不行!你在家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呢,好好陪着奶奶。”

“爸爸,今年過年我想去看看您。”

“不行!寒假在家多看看書、充充電。”

……

多少次孩子哭着喊爸爸,他卻不在身邊,多少次孩子要來兵站卻被他狠心拒絕,多少次關閉攝像頭後他偷偷流眼淚,每每放下手機,餘金濤都會走到一盆“天堂”前,自我安慰:“悲劇不能重演”。他每天澆水施肥,悉心呵護,傾注着的是愛,每當花綻放時,他就會爲那個孩子祈禱。

在離天最近的地方,他烹調出強軍打贏的兵味人生

三尺竈臺的餘金濤。

12年來,餘金濤很多次可以選擇離開,而他卻始終選擇堅守在唐古拉兵站。在冰峯雪嶺上,他忍受寂寞與孤獨,用鍋碗瓢盆演繹人生,用青春與汗水在平凡崗位上書寫忠誠與責任。

“我的工作就是讓過往部隊喫上熱騰騰的食物,在兵站‘喫下飯就是戰鬥力’,我要讓來兵站的每一個人都能喫下飯。”爲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飲食習慣官兵的需求,餘金濤詢問每個官兵的喜好,嘗試做各地的菜餚,不斷創新菜色,保證每餐至少有8個菜品、2個湯和近10種花樣的主食。每每聽到兵站官兵或者過往部隊的稱讚時,他都會笑得很滿足。

2015年的一天晚上,兵站奉命擔負某部500餘人的食宿保障任務,站長派通訊員去叫餘金濤,睡夢中的餘金濤聽到有任務後,立馬穿上大衣帶着小本子跑去給養室,掌握可用的食材和數量,然後向黨支部遞交“請戰書”,配合站長制訂詳細的接待安排和食譜。那晚食堂的燈火通明,機器輪番運載,僅剩的4個人連夜加班到凌晨3點才輪流回去睡覺。可餘金濤一夜沒閤眼,一直守在燃油竈旁邊,生怕出故障耽誤了保障任務。

忠誠與責任,不僅讓他出色完成了每次的食宿保障任務,也讓他堅定了紮根雪域高原、傳承雪域精神的信念。

那年冬天,餘金濤正在執勤,安靜的房間內突然傳來哽咽的聲音,“媽,你自己要照顧好身體,近期應該可以請假,我會盡快趕回去的。” 他走進一看,原來是自己班的羅學剛。掛電話後,他一個人坐在樓梯口抱頭痛哭。

“濤哥,我爸走了,我想回家一趟……”

“行,我去給站長彙報一下。”說完,就朝門方向走去。

餘金濤知道羅學剛家裏生活條件並不好,便拿出了近期的工資和班裏戰友一起湊足了錢讓羅學剛趕緊買機票回家。歸隊後的羅學剛沒能及時走出內心的悲傷,思想波動很大,成天鬱鬱寡歡,眼看臨近套改士官,餘金濤越來越着急。一天,餘金濤找羅學剛去雪水河邊談心,慢慢聊起了自己的往事和經歷……“你看‘天堂’,不管在多麼多麼惡劣的環境中都能盡情綻放。難道你做不到嗎?在這裏‘有信仰不缺氧’。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你都要挺過去……”

如今,受餘金濤的影響,羅學剛也堅定信念紮根邊疆,在沱沱河兵站傳承和書寫着新時代的雪域精神。

在離天最近的地方,他烹調出強軍打贏的兵味人生

餘金濤榮獲陸軍青藏兵站部第三屆“感動雪線”年度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