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陕西古文化艺术社高级技师,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难能可贵的是,他手工雕制的铜车马,传承了失传千年的唐代錾雕工艺,弥补了陕西金属工艺錾雕技能的空白。

李振华作品—铜车马

李振华是河南省滑县瓦岗寨人。众人皆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在此写出了一部威武雄壮的斗争史。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就是李振华的远祖。李振华的祖父是做铁艺的匠人,父亲从小跟爷爷学艺。当地沿袭着瓦岗军尚武的习俗,经常有人请他家做九鞭节、三节棍、刀、剑,等。

李振华13岁时,开始给父亲做帮工。父亲用小锤指挥,他抡大锤锻击。15岁时学会了简单粗糙的活,如挟火钳、锤击技巧、看火口、铁皮下料、铜板粗雕,等。“文革”中,李振华随父落户到陕西省蒲城县温汤。父子俩在生产队饲养室大棚下,架起铁炉,抡起铁锤。远近村队的镂、钯、铧以及车辆上的铁包轮、铜包辕等活被他俩全包了。

数年后,李振华来到铜川市,被招进坐落在王家河畔的一家机械厂,成为一名钳工。父亲每次见到他,总要叮咛道:一定要传承好祖上留下的技艺流程,不可使之失传。改革开放后,他曾赴陕西省雕塑院学习,加深了对雕、刻、塑、镂审美观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掌握錾雕工艺打下了基础

1980年,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两件秦代铜车马,成为震动一时的新闻。它们的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通体施以彩绘。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铜铸车马,现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它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李振华参观铜车马时,深为古代工匠炉火纯青的技艺所震撼。他决心把前人的技艺传承下来:用自己的心血,制作铜车马。

1983年,李振华试做了两辆铜车马,拿到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门口出售,不料被当作文物贩子抓了起来。秦俑馆杨廷相老师、吕宗祥老师看后,证明是件工艺品,才被释放。二人赞扬他的作品连接缝隙小,折合卷边润滑、铆接精致、镂空图案复杂。经他俩推荐,秦俑馆劳动服务公司邀请李振华去做复制工作。

在秦俑馆里,他一有空闲就去观摩铜车马。又经过杨、吕老师的认真指导,再加上碑林博物馆马季老师、省工艺厂吴梅平老师、国画院刘平老师的一再点拨,使自己的技能很快得到提高。离开秦俑博物馆后,他历经三年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考察了不计其数的古庙、古民居和博物馆,得到了关于錾雕工艺大量第一手资料,坚定了他进一步制作铜车马的决心。

但是,众所周知,人们要干出一番事业,说起来虽然容易,做起来必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回到原单位后,有人知道他善于雕刻铜狮印章,就请他刻。那个年月,领工资、领饭票,都少不了用私人印章。但雕刻后麻烦事随之而来:上级领导说他脑袋里充满了“封资修”的思想,勒令作检讨。他实在想不明白:铜狮印章和“封资修”有什么关系。可想而知,制做铜车马的事一旦被领导发现不知又要被扣多大的帽子!他只能悄悄在家里做。但是就这样也不容易:为了买材料,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很快花完了,连给孩子的奶粉都买不回来。妻子骂他不去打工挣钱,光知道搞点没明堂的事。她生气了,扔了他的工具、砸了他的工具箱。看起来,这活是没法干了,他蹲在河边望着满天的星斗发愁。有个老工人提示他:虽说上辈人的手艺绝对不能在咱们这一代失传,但本职工作不能不干好,家庭不能不顾,只要合理安排时间,问题不难解决。

此后,他白天在车间认真上班。夜里,在家里制做铜车马,往往做到东方发白。要知道,一辆复杂的车马部件就有一百多种。要在指甲盖那么大的门扇上冲孔、划孔、做合页,还要在上面刻上几条小龙。另外,还要在拉手、车身、车轮、车辕上下大功夫,可想制作的难度有多么大!他利用节假日去外单位打工挣外快,补贴家用。妻子见丈夫如此辛苦,就慢慢理解他了。

李振华共雕刻出200辆铜车马,80多个品种。例如:轩辕黄帝时期的指南车,商代的战车,春秋战国时的重轮车、轻轮车、击鼓车,西汉的单辕车,东汉的双辕车,唐车,五代轿车、宋代牛车、通宪车、偏宪车、兵车、囚车、斧车,元代车、清代轿车、太平车、蓬车,等等。

是金子,总会发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李振华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使自己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1990年亚运会期间,李振华的不同类型的28辆铜车马在铜川首次展出。铜川电视台播放了他的事迹,他的作品从此走向了社会。

1993年,在杨虎城将军百年诞辰纪念展览会上,应省政协邀请,他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1994年,获得铜川民间工艺一等奖。

1998年被评为陕西古文化艺术社高级技师。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时获铜川民间工艺一等奖。

2000年参加陕西旅游产品展示会,评为“旅游产品名优作品”。

2001年作品获文史出版社“第二届收藏成就奖”。

2004年参加中西部第八届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外游客赞誉很高,美国友人收藏了作品;铜雕车马系列产品获优秀奖。

2006年在广西全州参加了长征70周年中国古代车马讲坛活动。

2006年、2008年,陕西省黄帝陵捐献委员会邀请他参加祭陵展出活动。人民画报刊登了他的铜车马照片,向他颁发了二十世纪有贡献的专家证书。

2007年参加陕西首届民间艺术展,获二等奖。

2007年南宁举办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因他的作品具有民族文化性、独一性,邀请他参加了大赛,获国家级旅游商品设计证书。

2011年评为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遗名录项目,及非遗传承人。

2012年代表王益区政府参加了第六届省文化艺术博览会;

2013年参加了省总工会职工创意创新作品展;

2014年获得省文联首届民间工艺银奖,同年又获得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4年,李振华克服了重重困难,办起“振华金属工艺传承技术工作室”。当时他的退休工资只有二千多元,老伴的不到二千元,门面租金一年一万五千元。老伴拿出多年的积蓄,还是不够。但再困难也得办,李振华跑前跑后,借了几万元,终于开业了。

2014年11月,李振华被评为陕西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应邀在西安收藏协会、铜川联谊会上做非遗传承报告,又在四川北川参加了万名艺人非遗传承活动。

前来向他求艺的人不绝。2014年,他培训了二期待业学员,主要教授技法的运用,錾雕工艺的要领。中国人物网、华商报、铜川日报采访并报道了他的事迹。著名作家贾平凹特邀他去他的书房畅谈了几十分钟。

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期间,应安徽卫视邀请,在北京参加了拍摄大型专题片“中华百家姓”的活动。又代表铜川市参加西北28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比赛,在初赛、决赛中均获得西北第一名。他现场雕刻的作品被宁夏镇北堡影视城收藏。

李振华的铜车马价值何在呢?

2004年,在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有位美国友人问他:“你雕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系列手工铜车马,难能可贵,动力是什么呢?”李振华答道:“气势雄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到了当代,兵马俑在一定程度上定格了陕西的旅游战略。我想用自己的作品,弥接秦、汉、唐以来中国的铜雕工艺,借以突出陕西省旅游业的特点。也就是说,是为了在陕西省从旅游大省迈入旅游强省的进程中做出点贡献。”

李振华的作品无论体形大小,皆有创新,有立意。他通过作品,既展现出了古人的传统美,也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