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陝西古文化藝術社高級技師,銅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難能可貴的是,他手工雕制的銅車馬,傳承了失傳千年的唐代鏨雕工藝,彌補了陝西金屬工藝鏨雕技能的空白。

李振華作品—銅車馬

李振華是河南省滑縣瓦崗寨人。衆人皆知,隋朝末年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在此寫出了一部威武雄壯的鬥爭史。瓦崗軍的首領李密就是李振華的遠祖。李振華的祖父是做鐵藝的匠人,父親從小跟爺爺學藝。當地沿襲着瓦崗軍尚武的習俗,經常有人請他家做九鞭節、三節棍、刀、劍,等。

李振華13歲時,開始給父親做幫工。父親用小錘指揮,他掄大錘鍛擊。15歲時學會了簡單粗糙的活,如挾火鉗、錘擊技巧、看火口、鐵皮下料、銅板粗雕,等。“文革”中,李振華隨父落戶到陝西省蒲城縣溫湯。父子倆在生產隊飼養室大棚下,架起鐵爐,掄起鐵錘。遠近村隊的鏤、鈀、鏵以及車輛上的鐵包輪、銅包轅等活被他倆全包了。

數年後,李振華來到銅川市,被招進坐落在王家河畔的一家機械廠,成爲一名鉗工。父親每次見到他,總要叮嚀道:一定要傳承好祖上留下的技藝流程,不可使之失傳。改革開放後,他曾赴陝西省雕塑院學習,加深了對雕、刻、塑、鏤審美觀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爲掌握鏨雕工藝打下了基礎

1980年,臨潼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兩件秦代銅車馬,成爲震動一時的新聞。它們的大小爲真車馬的二分之一,通體施以彩繪。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結構最複雜的銅鑄車馬,現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它們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制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李振華參觀銅車馬時,深爲古代工匠爐火純青的技藝所震撼。他決心把前人的技藝傳承下來:用自己的心血,製作銅車馬。

1983年,李振華試做了兩輛銅車馬,拿到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門口出售,不料被當作文物販子抓了起來。秦俑館楊廷相老師、呂宗祥老師看後,證明是件工藝品,才被釋放。二人讚揚他的作品連接縫隙小,摺合卷邊潤滑、鉚接精緻、鏤空圖案複雜。經他倆推薦,秦俑館勞動服務公司邀請李振華去做複製工作。

在秦俑館裏,他一有空閒就去觀摩銅車馬。又經過楊、呂老師的認真指導,再加上碑林博物館馬季老師、省工藝廠吳梅平老師、國畫院劉平老師的一再點撥,使自己的技能很快得到提高。離開秦俑博物館後,他歷經三年時間,走遍了大江南北,考察了不計其數的古廟、古民居和博物館,得到了關於鏨雕工藝大量第一手資料,堅定了他進一步製作銅車馬的決心。

但是,衆所周知,人們要幹出一番事業,說起來雖然容易,做起來必定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回到原單位後,有人知道他善於雕刻銅獅印章,就請他刻。那個年月,領工資、領飯票,都少不了用私人印章。但雕刻後麻煩事隨之而來:上級領導說他腦袋裏充滿了“封資修”的思想,勒令作檢討。他實在想不明白:銅獅印章和“封資修”有什麼關係。可想而知,製做銅車馬的事一旦被領導發現不知又要被扣多大的帽子!他只能悄悄在家裏做。但是就這樣也不容易:爲了買材料,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很快花完了,連給孩子的奶粉都買不回來。妻子罵他不去打工掙錢,光知道搞點沒明堂的事。她生氣了,扔了他的工具、砸了他的工具箱。看起來,這活是沒法幹了,他蹲在河邊望着滿天的星斗發愁。有個老工人提示他:雖說上輩人的手藝絕對不能在咱們這一代失傳,但本職工作不能不幹好,家庭不能不顧,只要合理安排時間,問題不難解決。

此後,他白天在車間認真上班。夜裏,在家裏製做銅車馬,往往做到東方發白。要知道,一輛複雜的車馬部件就有一百多種。要在指甲蓋那麼大的門扇上衝孔、劃孔、做合頁,還要在上面刻上幾條小龍。另外,還要在拉手、車身、車輪、車轅上下大功夫,可想製作的難度有多麼大!他利用節假日去外單位打工掙外快,補貼家用。妻子見丈夫如此辛苦,就慢慢理解他了。

李振華共雕刻出200輛銅車馬,80多個品種。例如:軒轅黃帝時期的指南車,商代的戰車,春秋戰國時的重輪車、輕輪車、擊鼓車,西漢的單轅車,東漢的雙轅車,唐車,五代轎車、宋代牛車、通憲車、偏憲車、兵車、囚車、斧車,元代車、清代轎車、太平車、蓬車,等等。

是金子,總會發射出燦爛奪目的光彩。李振華通過不懈地努力,終於使自己的作品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

1990年亞運會期間,李振華的不同類型的28輛銅車馬在銅川首次展出。銅川電視臺播放了他的事蹟,他的作品從此走向了社會。

1993年,在楊虎城將軍百年誕辰紀念展覽會上,應省政協邀請,他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1994年,獲得銅川民間工藝一等獎。

1998年被評爲陝西古文化藝術社高級技師。

1999年建國五十週年大慶時獲銅川民間工藝一等獎。

2000年參加陝西旅遊產品展示會,評爲“旅遊產品名優作品”。

2001年作品獲文史出版社“第二屆收藏成就獎”。

2004年參加中西部第八屆文化產業、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外遊客讚譽很高,美國友人收藏了作品;銅雕車馬系列產品獲優秀獎。

2006年在廣西全州參加了長征70週年中國古代車馬講壇活動。

2006年、2008年,陝西省黃帝陵捐獻委員會邀請他參加祭陵展出活動。人民畫報刊登了他的銅車馬照片,向他頒發了二十世紀有貢獻的專家證書。

2007年參加陝西首屆民間藝術展,獲二等獎。

2007年南寧舉辦旅遊產品設計大賽。因他的作品具有民族文化性、獨一性,邀請他參加了大賽,獲國家級旅遊商品設計證書。

2011年評爲銅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非遺名錄項目,及非遺傳承人。

2012年代表王益區政府參加了第六屆省文化藝術博覽會;

2013年參加了省總工會職工創意創新作品展;

2014年獲得省文聯首屆民間工藝銀獎,同年又獲得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14年,李振華克服了重重困難,辦起“振華金屬工藝傳承技術工作室”。當時他的退休工資只有二千多元,老伴的不到二千元,門面租金一年一萬五千元。老伴拿出多年的積蓄,還是不夠。但再困難也得辦,李振華跑前跑後,借了幾萬元,終於開業了。

2014年11月,李振華被評爲陝西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應邀在西安收藏協會、銅川聯誼會上做非遺傳承報告,又在四川北川參加了萬名藝人非遺傳承活動。

前來向他求藝的人不絕。2014年,他培訓了二期待業學員,主要教授技法的運用,鏨雕工藝的要領。中國人物網、華商報、銅川日報採訪並報道了他的事蹟。著名作家賈平凹特邀他去他的書房暢談了幾十分鐘。

2015年,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期間,應安徽衛視邀請,在北京參加了拍攝大型專題片“中華百家姓”的活動。又代表銅川市參加西北28個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術比賽,在初賽、決賽中均獲得西北第一名。他現場雕刻的作品被寧夏鎮北堡影視城收藏。

李振華的銅車馬價值何在呢?

2004年,在文化產業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有位美國友人問他:“你雕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系列手工銅車馬,難能可貴,動力是什麼呢?”李振華答道:“氣勢雄偉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到了當代,兵馬俑在一定程度上定格了陝西的旅遊戰略。我想用自己的作品,彌接秦、漢、唐以來中國的銅雕工藝,藉以突出陝西省旅遊業的特點。也就是說,是爲了在陝西省從旅遊大省邁入旅遊強省的進程中做出點貢獻。”

李振華的作品無論體形大小,皆有創新,有立意。他通過作品,既展現出了古人的傳統美,也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