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一線北上廣深,二線城市的房價顯然有更多發展空間,無論投資出租做房東,還是自住,在登封之前買都不會虧到哪裏去。未來,對於人口少的城市,買房自住可以,但想要做房東肯定會入不敷出。

文/諸葛找房

樓市近兩年的表現被很多購房者看在眼裏,卻又感到無能爲力,只能自嘆生不逢時。那些年房子低價走高的時候,很多人沒有錢買或者沒着急買,如今有了能力或者需要買了,卻要面臨高位走低的局面,真是讓人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隨着“一城一策”的不斷深化,各線城市像極了發展建設環節的“前輩”與“晚輩”,代溝越來越大,走向經常是背道而馳。一方面是受人口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當地調整措施的影響,因此買房不能着急,看明白這3大信號,再決定5年內買不買房。

現在手持100萬房產還不如50萬現金?下半年,這3大信號不容忽視!

第一點:2線城市是潛力股,或將成爲未來的“香餑餑”。

有人說,拯救樓市的不是經濟財政,樓市競爭打的也不是經濟戰,而是人口戰。人口支撐力不足的城市,即使把房價炒的再高,最終也無人消化,消化不良的症狀就會是“有價無市”,所以吸引人才落戶纔是拯救樓市和周邊經濟的特效藥。上半年,二線城市拉開“搶人”大戰,藥效肉眼可見的明顯,看看以蘇州爲代表的幾個熱門城市就一目瞭然了,可謂翻跟頭似的直線走高。

比起一線北上廣深,二線城市的房價顯然有更多發展空間,無論投資出租做房東,還是自住,在登封之前買都不會虧到哪裏去。不過,對於此輪攀升,當地監管部門給出的解釋是,先揚後抑是一種戰略手段。隨後,不少城市收緊了措施,限購年限直接加到了5年。因此,趕上頭班車的自住剛需該高興了,而同班車的炒房客則可能倍感壓力。

現在手持100萬房產還不如50萬現金?下半年,這3大信號不容忽視!

第二點:23個城市將面臨人口流失問題,三四線城市該何去何從?

不久前,一些炒房客和開發商感覺不妙,從一二線城市撤出來,把苗頭轉向了三四線城市,隨後當地房子迅速“升值”。但與上述二線城市的情況相左,由於人口流失嚴重,部分四線城市出現“菜價房”,而部分三線城市也經歷了滑鐵盧,爲此賠了全部身家的人恐怕腸子都要悔青了。雖然從數據上看,土地仍然保持一定熱度,但是成交面積同比去年卻減少了近20%,這說明當地開發商拿地更加謹慎了。未來,對於人口少的城市,買房自住可以,但想要做房東肯定會入不敷出。

第三點:購房前選房企產品很重要,“跨界”經營風險大。

房地產這塊兒蛋糕就那麼大,總有被瓜分完的一天,因此不少房企不得不開始考慮轉型的事情,比如“跨界”玩玩科技、造造車、做做醫療等等。一個企業分了一部分心思和財力到其他行業,一心二用很難不讓人擔心。如果是購買期房的,更應該警惕一些,避免爛尾和質量糾紛。

就下半年而言,剛需買房沒必要“委曲求全”,有能力有需要就買。明明眼下着急結婚生孩子,卻偏偏要看別人買值了再去買,搞不好家庭幸福受損,也錯過了最好的上車時機。買東西注重性價比並沒有錯,可爲此影響到了生活就是本末倒置。

現在手持100萬房產還不如50萬現金?下半年,這3大信號不容忽視!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能力買,或者並不迫切的話,就再等等吧。因爲在之前房價翻幾倍的過程中都沒買,現在就更不用急着了,畢竟現在中國戶均已達1套多,市場已經不缺房子了,該是你的跑不掉。大部分城市在洗牌過後會穩中有降,出現“菜價房”的城市可能也會越來越多,所以未來的選擇餘地可能會更大。

除一線城市和熱門城市好地段以外的其他地區,說未來是“現金爲王”的時代一點也不過分。因爲與其爲了買一套100萬的房子,在大好年華不敢生病、不敢請假、不敢結婚生子的生活,不如手持50萬去享受生活的樂趣。未來“租售同權”將成爲主流,租賃市場受重視、規範化了,房租也會相應降下來,租房住未嘗不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人應該活在當下,委屈誰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因爲有時候選擇委屈也不一定能夠求全。有錢的話想買哪兒買哪,沒錢的話租房住也能過得精彩,沒必要非得效仿別人的生活模式。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量力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