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聖加侖修道院圖書館。(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新華社日內瓦 4 月 28 日電(記者凌馨)聖加侖位於瑞士東北角、毗鄰德國,是一座小城。公元 7 世紀初,愛爾蘭遊僧加盧斯遊歷至此,選擇將此地作爲清修之所,與學生們在這裏手持經書,研讀經文,播撒下閱讀的種子。

如今,一千多年過去,種子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聖加侖修道院圖書館擁有 17 萬冊藏書和 2100 本中世紀手抄書,每年吸引超過 10 萬名遊客。

圖書館起源,可以在一件珍貴藏品中找到。那是一張 8 世紀初繪製在羊皮紙上的聖加倫修道院建築規劃平面圖,同時是現存歐洲最古老的中世紀建築圖紙。藏品原件記者無緣得見,圖書館館長康奈爾 · 多拉領着記者,來到藏書大廳深處,面對一幅等比例的平面圖複製品,標有修道院各處建築的分佈情況。多拉指給記者看一幢獨立方形建築,雙層建築的樓上依規劃就是圖書館,而底層則是抄書匠工作的寫字間。在當時的歐洲,造紙術和印刷術尚未傳入,多數書籍由抄書匠一筆一劃地寫在羊皮紙上,以供閱讀。

珍貴的羊皮書手抄本被存放在溫度和溼度嚴格控制的櫃子裏供遊客欣賞。(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一些人分析,這座建築可能沒有完全按照圖紙建造。但是,證據顯示,從公元 760 年開始,聖加侖修道院中的僧侶們開始自己製作並抄寫羊皮手稿,手稿內容多是對聖經中部分段落的摘抄和神父們對經文的註解。

聖加倫修道院圖書館公元 9 世紀迎來蓬勃發展時期。當時,後世稱作 " 歐洲之父 " 的查理曼大帝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積極發展文化教育,倡導蒐集和抄寫古代拉丁文和希臘文的手稿。而圖書館最早編纂的一份圖書目錄顯示,公元 850 年至 880 年,圖書館藏書近 300 本。

藏書逐步增加離不開聖加侖修道院歷任院長的努力。他們不僅捐獻自己的私藏,還四處蒐集和購買書籍。隨着 15 世紀歐洲開始使用印刷術,館內藏書開始由手抄書向印刷書籍過渡。目前,館中收藏大約 1000 冊 15 世紀下半葉製作的古版印刷書。

同時,藏書種類不斷豐富。儘管館藏中世紀早期手抄書多爲聖經經文和註解,從 16 世紀後期開始,圖書館除了購入神學書籍,開始引進一些涉及天文、建築等領域的科學書籍,包括一批珍貴地圖。這家圖書館當時成爲著名的學術研究中心,不少學者慕名來此從事歷史和文獻研究。

一名遊客在瑞士聖加侖修道院圖書館內欣賞古羊皮書手抄本。(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館藏擴大,對圖書館建築本身提出了新要求。9 世紀末至 17 世紀,書籍收藏在修道院教堂北面一座石塔內,石塔厚實的牆體在公元 1314 年和 1418 年聖加侖小城兩次大火中讓圖書免遭焚燬厄運。現今矗立的聖加侖修道院圖書館修建於 18 世紀中期,是典型的德國巴洛克風格建築,外觀樸素、內飾卻美輪美奐,1983 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圖書館對外開放,公衆可以借閱 1900 年以後印刷出版的書籍,同時成爲研究手抄卷、中世紀曆史以及修道院生活的專業圖書館。館長多拉介紹,爲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古書,圖書館從 2005 年開始對部分珍貴的手抄卷作數字化處理。全球各地的人們可訪問聖加侖修道院數字圖書館的網站,瀏覽館中三分之一的手抄卷,窺探書籍的歷史,體驗古書的魅力。

從曾經的幾本經書到卷帙浩繁,從羊皮手稿、古版印刷書到電子書,聖加侖修道院圖書館的變遷,折射人們對書籍所承載的知識和真理的無盡追求和渴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