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生素K是什么。维生素K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K是什么?

维生素K,又称为叶绿醌、抗凝血因子,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K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K是凝血过程中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并且在维持正常的骨钙代谢、保护心血管健康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K缺乏或过量会怎样?

因为维生素K的食物来源比较丰富,在加上正常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也能合成维生素K,因此正常成人很少发生维生素K缺乏。不过,0-3个月的婴儿就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解决方法是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3月龄,每天口服维生素K1 25微克,或者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 2毫克,然后到1周和1个月时再分别口服5毫克,共3次,或者由专业人员给新生儿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5毫克,连续3天。维生素K缺乏的主要临床体征是出血。目前,动物或人群研究均未显示从食物或补充剂摄入维生素K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需要多少维生素K?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建议,各个人群维生素K的适宜摄入量(AI)分别为:

  • 0岁~:2 微克/天;
  • 0.5岁~:10 微克/天;
  • 1岁~:30 微克/天;
  • 4岁~:40 微克/天;
  • 7岁~:50 微克/天;
  • 11岁~:70 微克/天;
  • 14岁~:75 微克/天;
  • 18岁~:80 微克/天;
  • 孕妇:80 微克/天;
  • 乳母:85 微克/天。

维生素K怎么补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维生素K在绿色蔬菜、豆类、蛋黄、动物肝脏、麦麸等食物中含量比较丰富。因此,平时可以通过吃菠菜、黄瓜、花椰菜、卷心菜、生菜、莴苣、鸡蛋、猪肝、鸡肝、燕麦等食物来补充维生素K。(【刘萍萍生活营养】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作者微信:132665504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