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

基尼係數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

通常把0.4作爲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大於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動盪。

x軸代表從收入最低到收入最高的人口構成,y 軸代表人羣收入或擁有財富的累計百分比。

比如點(0.8,0.2)表示收入最低的80%的人口擁有總收入的20%。

上圖中,絕對平等線表示就是收入分配絕對平等,A區域越大,偏離絕對平等線越遠,則基尼係數越大,社會分配越不公平。

很多答主都已經回答了關於我國基尼係數多少這個事情,綜合來看,有較大爭議,但是以最保守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做參考的話,也是要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的,也就意味着我國的貧富分化是蠻嚴重的。如果超過0.5,甚至像西南財經大學統計的達到0.6以上,那就非常可怕了。現在人們仇富的心裏可見一斑。

我國的基尼係數爲什麼會變得那麼高?

只討論現代的情況,我國的基尼係數變化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一、基尼係數低於0.2,收入絕對平均時期:1949年—1978年

建國後到改革開放之前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

中國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年制定,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並舉,也就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 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爲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私有制變公有制,民營企業主和地主都“消失”了。哪還有多少有錢人,就算有,錢能有多少?

2、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計劃經濟體制:1956——1976年

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分爲兩種: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以村爲單位的集體所有制廣泛的應用於我國農村地區,村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進行共同勞動,共同佔有村集體的收益。在每年向集體所有成員分發集體資產產生的收益經利。

計劃經濟體制,資源的分配,包括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由政府計劃決定。其中大部份的資源是由政府所擁有的,並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資源的,不受市場影響。

這個階段出現的人民公社、大鍋飯、掙公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些概念瞭解一下。

由於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模式,所以生產效率非常低下,大部分人都是喫不飽的狀態,哪還有什麼貧富分化的概念。

這個階段,全國人民都是窮人,萬元戶打着燈籠都不好找,而且也幾乎沒有個體戶和企業主,民營經濟並不發達。財富都掌握在國家和集體手裏。

基尼係數具體是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推測,應該不超過0.2,也就是這個階段處於收入比較平均時期。

二、計劃經濟瓦解,基尼係數低於0.3,收入比較平均時期:1978-1985年

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爲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

從1979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家庭承包制的推廣、鄉鎮企業的興起和經濟特區的建立這三個方面取得了成績。

正是這些衝擊的結果,導致了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失去陣地,最終不得不趨於解體。

也正是因爲出現了農村家庭承包制的推廣、鄉鎮企業的興起和經濟特區,所以,開始出現“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

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鄧小平於1985年10月23日,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說的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大部分地區,然後達到共同富裕。

根據材料顯示,1978年我國的基尼係數,農村居民在0.21-0.24,城市居民在0.16-0.18,還處於收入比較平均時期。往後年份應該會相繼提升,而且相比改革開放前也應更高。

三、基尼係數0.3-0.4,收入差距合理時期:1985年-1998年前後

這個階段出現了下海潮,成就了一批風流人物,如個體戶、民營企業主、國企改革家、下海創業者、農村大包乾承包者、邊貿開拓者等等。

大批官員和知識分子投身私營工商界,王石、柳傳志、張瑞敏、馮侖、潘石屹、任正非、梁穩根等人便是第一批弄潮兒。

1992年,據說辭官下海者12萬人,不辭官卻投身商海的人超過1000萬人。保留“官籍”下海,亦官亦商,創業成功,則變成大富豪,創業失敗大不了再回去喫體制飯。

下海的這一批人,暴富的有多少不好統計,但是這一批人卻真正成爲了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

而我們也看到在2000年後,基尼係數一躍站上了0.4關口。雖然這個表格不一定準確,但是卻反映出了我國的基尼係數在逐年增長,隨着經濟的發展,貧富分化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四、民營經濟發達,基尼係數超過0.4,收入差距較大時期:1998年以後

在90年代前後下海創業的那一批人,有不少走到了現在仍然是鉅富,也有很多後起之秀是在2000年出現。

比如馬雲、劉強東、馬化騰、李彥宏等。

1998年,劉強東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

1998年,張朝陽創辦搜狐

1998年,馬化騰創辦了騰訊

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

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百度

……

隨着互聯網高科技電子技術產業的興起,一大批知識分子,歸國華僑創辦了影響至今的高新科技、互聯網企業。同時中國也開放了商品房市場,許多房地產企業陸續崛起,並隨着房價的暴漲,實力越來越強大。

從1999年到2017年,中國首富榜上,首富的名字不斷更迭,財富不斷攀升。

在1999年,80億元可以成爲中國首富(大陸地區,下同),而到了2007年,年僅25歲的富二代楊惠妍居然能以1300億元登頂中國首富榜。

最新2018年的首富是恒大集團的許家印,他以414美元(約2856億元)再次登頂中國首富,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成爲中國首富。

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窮的人倒不是越來越窮,但是有錢人和窮人的差距已經拉得越來越大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之前看過這樣的一個新聞:小米終於成功上市,小米超過7000名員工擁有股票和期權,據小米的招股書顯示,5500人分500億,人均1000萬,雖然普通員工被平均了,但成爲千萬富翁的也不少。

因爲股權和IPO的出現,造就了多少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這些人的財富,是我們普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而且這些人有錢了以後去買房,去理財,錢滾錢,永遠跑得比我們要快得多。

窮人1萬塊錢本金理財,年化收益達到50%,一年也才1.5萬塊錢本息。

而如果是100萬用來理財,只要年化5%,就可以收入105萬本息。

富人擁有財富、人脈、資源、聰明才智……雖然並不是每個富人都會永遠富有下去,但是大部分富人繼續富有的數量不會有多大變化,這個羣體會變得更穩固,階級躍升難於上青天,屌絲逆襲越來越難。

鄧小平爺爺在1986年8月19日-21日在天津聽取彙報和進行視察的過程中說: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可惜,他說的話只實現了前半部分: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最終,我們不僅沒有沒有實現“共同富裕”。我們的基尼係數越來越高,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

如何打破基尼係數持續攀升的窘境?

不好意思,要把基尼係數降下來,我只想到了兩點:經濟危機和戰爭。

可是這兩個,國家都沒辦法承受,我們個人更無法承受。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無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