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不禽兽

有人说,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它有别于禽兽。

可说到底,人不仅由禽兽而来,且还是禽兽的一种。

所以,人的本质应仍为禽兽。

孟子曰:“食色,性也。”

这句话正是把人还原到了禽兽状态。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理需求。而所谓“生理需求”者,也不过是“食色,性也”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无法超越禽兽而为人的。

可人类还真是怪种,特别是中国人,却偏想超越了去。

怎么办呢?仅从“性”的角度讲,其做法大抵不过三样。

第一样有点简单粗暴,且大多是被迫的。即或者把男的阳物割了,或者给女的上了锁。当然也有自愿的,如《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之流,为了练得绝世武功,竟然自宫。

第二样是宋明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里面也有被迫的意味,但在被迫之前,他先给你说一番道理,让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岂不知,“人性”也为“天理”乎?

第三样嘛,算是从外国输入的,即佛教里的出家男女,所谓和尚尼姑者是也。他们大抵也是先说众生平等,承认人与禽兽一样,再说所有的需求都是苦和空的等等一番道理,然后在你信服的情况下,进行持戒修行,持什么戒呢?自然包括了人性中的“禽兽性”。

这三样方法,在我看来,都非常人所能为,所以我说,“人生最难不禽兽”。

但是,生活中,我们真说某某某是禽兽,似乎又算是骂人。

那么,人与禽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仔细想来,大概是这样子的吧:人是禽兽不假,但并非普通的禽兽,所以做起来就难得多。

一是作为人,即使要做“禽兽之事”,也还要是要与普通的禽兽有些区别的。比如“食”吧,人比起禽兽来,要讲究得多,要先把东西做得好看些,然后放在盘子里,还要坐下来拿了筷子或者刀叉吃;再比如“性”吧,则更是讲究。首先要符合人伦,要专一,其次要背了人做,平时还要穿上衣裳遮了羞处,好好地做个“衣冠禽兽”。

二是作为人,虽超越不了禽兽,但除了“禽兽之事”,还有着更多的“人事”要做。比如马斯洛先生说的其他几个层次的需求,也比如中国儒家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

看来,“禽兽之事”可伴随终生,但一生只做“禽兽之事”又不算做人。正所谓“人皮难披”啊。

可既然做了人,“人皮难披”也得披。

怎么披呢?

看看古人的说法,似乎又各有其道。

就孟子说吧,马斯洛的观点有点随他,他承认“食色,性也”,但他又不就此止步,他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人事”要做,要“舍生取义”,要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

相对于孟子,庄子则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眼中,能做“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故然很好,但没那本事,也不妨做个“翱翔蓬蒿之间”的寒蝉或小灰雀。在生死和道义上,他老人家更愿意趋于人最基本的生理本质,“宁生而曳尾涂中。”却不愿“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而佛家呢,相比儒道,则显得更为决绝,别说禽兽了,还要发愿超脱生死与轮回,连人也不做了。

面对古人高论,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想大抵都不错吧,只是看你做谁的信徒了。

如果你是如我一样的庸庸之辈,在披了人皮的情况下,若做不了圣人或和尚,那就学学庄子,做个“食色男女”吧。

如果你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就学学孟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如果你连人也不想做了,那就学学佛祖,永脱苦海,极乐永生。

不过,有一点千万要记住了,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各有各的底线,千万别触碰了去,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猪狗不如”。

近来被证据坐实的那个大和尚,曾是一个多么专心的修行者啊。从16岁到52岁,一直的戒,一直的忍,眼看就成万众敬仰的“真佛”了,结果一不小心,就又还原成了“禽兽”。真真的可惜啊。

还有不到一年,就发生了两起滴滴车司机的“禽兽”之举,在死罪之前,建议重新启动“宫刑”吧。

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更加明白人生最难不禽兽,把自己曾写的一首小诗作为结尾。

蝉 蜕

我可以做到

牢牢地用手脚

抓住生活

我也可以做到

向生命的高处

拼命攀爬

可我实在做不到

哪一天走累了

把自己挂在枝头

然后一个翻身

这张人皮

便轻松脱下

【作者简介】赵呆子,原名张国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歌、小说等。在各种媒体刊发表作品300余篇,获各类征文、大赛奖数十次,有多篇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另长期致力嵩山文化研究,主编《嵩山古诗词》,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大嵩山》撰稿人之一,公开发表有关嵩山文化论文数十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