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颖妃巴林氏自乾隆十三年(1748,最迟)开始,一直到嘉庆三年(1798),长达50年的时光,依然陪伴君侧,实在难得,即使放在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陪伴亦为不易。也正是因此,晚年越发孤独的乾隆可以做到忽略颖妃当年教子无方之过,他只想通过自己的任性晋封以此来表达对颖妃多年来陪伴的嘉许,仅此而已。

1798年(嘉庆三年),时年已88岁高龄的乾隆下了一道谕旨,将他后宫当中的一位嫔妃晋升为贵妃。太上皇的晋封谕旨

这份谕旨的下达,一方面可以看出,乾隆虽然在1795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已经明确将国政大权交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但在其后的四年之间,也就是乾隆驾崩去世之前,朝中大权还在其一手掌控之中。

乾隆剧照

所以,嘉庆改元后的前四年,一再强调“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的乾隆俨然没有以太上皇的身份退居二线,后宫妃嫔照样晋封,国家大事依旧批阅,任性的程度在清朝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关键我们已步入中年的嘉庆皇帝还一点脾气也不敢有,这对父子很另类。

那么,这位被乾隆在嘉庆朝晋封尊位的妃子又是何许人也?在其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她的世界,看看此女到底有何长处得以让乾隆在成为太上皇之后还不忘对其予以晋封。来自蒙古大草原的纯真少女

此女便是我们在清宫剧中所熟知的颖妃是也。相信看过《如懿传》的朋友们对她都有一定的了解,她来自蒙古大草原,性格开朗活泼,虽踏入这深宫高墙之内,但依然可以做到与世无争,一切随缘。那么历史上的她是否真的如此呢?

颖妃巴林氏剧照颖贵太妃,巴林氏。亦自贵人累进颖贵妃。尊为颖贵太妃,亦居寿康宫。薨,年七十。

颖妃巴林氏,确系蒙古族出身,隶属于蒙古八旗之中的镶红旗。说到清朝独有的八旗制度,以“战时为兵平时为民”为特征。但一开始的八旗是只有满洲八旗的,后金成立前夕(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满洲八旗。而蒙古八旗是太祖皇帝在天命年间建立雏形,到1635年由太宗皇帝皇太极全部创建完成。

蒙古八旗与满洲八旗一样,在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八年后,分为了界限分明的上三旗(正黄、镶黄与正白)与下五旗,上三旗由皇帝亲管,地位超然。颖妃巴林氏虽然隶属于下五旗,但他的父亲巴林.纳亲官居蒙古镶红旗都统兼轻车都尉。在八旗当中,虽然有旗主坐镇,但实际上都统才是最高长官,官居从一品。而轻车都尉(满语为“阿达哈哈番”)是清朝对于有功之臣以及勋贵特别赐予的世袭爵位,由此足以看出巴林氏的家世绝对不容小觑。

颖妃巴林氏朝服像初期晋升神速,后期停滞不前尔颖嫔巴林氏。夙著芳箴。久襄内治。赞玉齍于中壸。淑慎其仪。被褕翟于深宫。柔嘉维则。

聊完出身,我们再来看看巴林氏的晋升之路。巴林氏出生于1731年(雍正九年),比1711年出生的乾隆整整小了20岁。史料中对其入宫年份未做详细记载,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可知,在她18岁之时便已是乾隆的那常在,并且就在这一年的四月,乾隆将其由那常在晋升为那贵人。不到3年的时间,巴林氏得以再度晋封,成为颖嫔。八年之后,时年29岁的巴林氏终成一宫之主位,晋位为颖妃。但自此之后,终乾隆一朝(1736—1795),巴林氏都未再获晋封。

关于巴林氏为何在乾隆早期晋升迅速,但在乾隆后期却停滞不前?一切都来源于这两点:

第一,出身。这一点在本文开篇有详细介绍过,在此就不给大家予以赘述了。总而言之,一方面自后金开始“满蒙一家亲”的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就是巴林氏的家族实在是过于强大,强大到连一向自视甚高的乾隆都不敢等闲视之。所以这也是为何在《如懿传》之中,令贵妃要杖责颖妃之时,颖妃一句“皇帝礼重蒙古”便让众人鸦雀无声的缘故;

颖妃巴林氏剧照

第二,母以子贵。古往今来,“母以子贵”话题在宫廷之中已是老生常谈之事,年轻貌美之嫔妃即使再受宠,也总有容颜不再的那一天,这一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恩宠不再。如果想要将此期限继续延长下去,那么基本上只有一种方法,便是诞育皇子。虽然得以复出的几率并非百分之百,但最起码要比无子嗣的竞争者强很多。而颖妃属于后者,终其一生,都未能诞下皇嗣,所以前期不论因地位或者容貌的缘故,巴林氏得以享受一时之盛宠,但到了后期,终究是比不过那些拥有子嗣之人受到的恩宠更为长久。这是其在乾隆中后期长达30余年未获晋封的主要原因。抚养乾隆幼子,视如己出尔贵人巴林氏。早侍中闱。克襄内则。矢恪勤而奉职。图史靡愆。励淑慎以持躬。

当然,后宫的不得志并没有对颖妃自身造成很大的影响,如若换做旁人那定会忧愁过甚。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她自身的性格。从其晋封册文之中便可看出端倪,“励淑慎以持躬”、“柔嘉维则”,句句体现出她为人秉性纯良、与世无争之良好品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1775年(乾隆四十年),乾隆才会将最小的皇十七子永璘交由颖妃抚养。

乾隆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永璘的生母是谁?为何会由颖妃代为抚养。原来,就在1775年(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底,乾隆后期十分宠爱的令皇贵妃魏佳氏去世,而永璘正是魏佳氏最小的儿子。乾隆一生当中,对于孝贤皇后以及魏佳氏之子十分看重。因魏佳氏十年(1756—1766)诞下四子二女,实在照管不来,所以魏佳氏所生的永琰(即嘉庆帝)在出生没多久后便交由庆妃陆氏抚养,而永璘,则在魏佳氏去世之后交给了颖妃抚养。

庆妃与颖妃都属于未诞育皇子之人,所以对于乾隆的信任,二人将两个孩子视为己出,纷纷尽全力教其成长。奈何人各有异,十五阿哥永琰自幼内向刻苦,而十七阿哥永璘却天生活泼好动,加之颖妃对于永璘的过于溺爱,最终将永璘塑造成一个调皮捣蛋的样子,这令乾隆很是失望,而颖妃也因此得到了不少训斥。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剧照

但由于乾隆一生当中的17个儿子长大成人的并不多,所以颖妃最终也并没有受到诸如“降位分,夺时俸”等处罚。而且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惩治,在1798年(嘉庆三年)四月,巴林氏还被晋升为颖贵妃,半年后为其举办了盛大的册封仪式。要知道现在可是嘉庆年间,乾隆依旧我行我素地大封后宫,不得不佩服其任性程度实在是高。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

而让颖妃得以晋封贵妃尊位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在谕旨之中,乾隆早已说明一切,“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短短的11个字,道出了颖妃真正的闪光点,那就是长寿。

颖妃巴林氏剧照

众所周知,乾隆作为历史上最长寿之君,在他在位的60年时间里,藩邸老人一个一个先她而去,即使是比他年轻十几二十岁的嫔妃,也大部分走在了他的前面。真正到了嘉庆朝还健在的妃嫔,基本上都是年龄上快能当他女儿甚至孙女辈很晚才入宫的。而真正在乾隆早期入宫而且还能在嘉庆朝依旧陪伴君侧的妃嫔实为少数。

史海君说:

对于晚年的乾隆来说,有几个老资格的嫔妃与自己说说话唠唠嗑,已成为一件十分奢望并令人极为向往之事。颖妃巴林氏自乾隆十三年(1748,最迟)开始,一直到嘉庆三年(1798),长达50年的时光,依然陪伴君侧,实在难得,即使放在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陪伴亦为不易。也正是因此,晚年越发孤独的乾隆可以做到忽略颖妃当年教子无方之过,他只想通过自己的任性晋封以此来表达对颖妃多年来陪伴的嘉许,仅此而已。

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的爱新觉罗.弘历去世,一年之后,颖妃亦随之而去,终年70岁。

参考资料:

《清高宗实录》

《清仁宗实录》

孟森《清史讲义》

赵尔巽《清史稿.高宗本纪》、《清史稿.仁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