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人們對集體生活產生了厭倦心理,這不僅會嚴重妨礙個體的健康成長,對於社會來說,也是個嚴峻的問題。【導讀】當下的社會,經濟與科技促使我們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而"集體"的價值則漸漸被拋棄。

稻盛和夫:通過集體生活,才能懂得社會規則和遵守秩序的必要性

【導讀】當下的社會,經濟與科技促使我們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而"集體"的價值則漸漸被拋棄。作爲人,孤獨與集體,對於我們究竟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人物簡介)中坊公平,1929年出生於日本京都。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部。1957年開始從事律師職業。

——《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

01

稻盛和夫這樣說:

在富裕的今天,如何讓年輕人知道"人不能獨自生存",和如何讓年輕人體驗勞苦,同樣是個難題。

以前,在一個集體裏,大家都會主動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而現在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企業裏的員工缺乏向心力,人們都在自己的"房間"中各行其是。

但是,只有通過集體生活,我們才能真正學習到社會規則以及遵守社會秩序的必要性。

當今人們對集體生活產生了厭倦心理,這不僅會嚴重妨礙個體的健康成長,對於社會來說,也是個嚴峻的問題。

02

中坊公平(著名律師)這樣說:

這不是說集體生活一定就完美無缺。在這個社會里,懂得孤獨同樣重要。所謂孤獨,就是與自身靈魂的對峙。我們必須擁有獨立的價值判斷標準。

同時,我們必須知道,有"集體",纔會有孤獨的存在。當所有人各自爲政時,孤獨也就失去了意義。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獨立自主"的精神來解釋孤獨呢?其實並非如此。

03

孤獨的關鍵在於"集體之中的個體"。如果我們過於強調"個體",就會忘掉比之更加重要的"集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將經濟效益放到首位,隨着社會專業化和分工化進程的不斷演進,進一步導致了個體間的隔離。

以醫生爲例,以前就算有所區別,不過是內科和外科之間的區分。現在就算同屬外科領域,還要進一步按照心臟外科、整形外科等不斷細分下去。

由於過於專業化的教育,人們漸漸失去了綜合判斷事物的能力,甚至連孤獨也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04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有必要從根本改變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入手。

光靠那些缺少生活實踐、只會空談的評論家的意見是無法讓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的。

就如京瓷的入職儀式,有必要推行京瓷集團對新員工實施的培訓教育,能促進企業凝聚力的員工教育,越早展開越好。

稻盛和夫:通過集體生活,才能懂得社會規則和遵守秩序的必要性

本文摘自《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

稻盛和夫:通過集體生活,才能懂得社會規則和遵守秩序的必要性

每天誦讀六項精進:《活法》P113-114

①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謙虛戒驕。"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 ③天天反省。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爲,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④活着就要感謝。活着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⑤積善行、思利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爲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後懊悔。

我經常將這"六項精進"掛在嘴上,提醒自己實行。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

編輯丨小方 審校丨相松

轉載丨後臺留言

投稿丨[email protected]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

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

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僅次於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爲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

現任京瓷名譽會長、KDDI最高顧問、日航名譽顧問。

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思維方式》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