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財新記者質疑《甘柴劣火》抄襲 作者呦呦鹿鳴回應

呦呦鹿鳴再回應財新網記者洗稿質疑:社會在崩塌

宋志標評甘柴劣火:許多個機巧的僞裝

知乎CEO周源:洗稿反映互聯網作品版權保護滯後

財新傳媒主編:甘柴劣火不是洗稿是抄襲 臉皮厚到極點

來源:小強傳播

《甘柴劣火》到底洗沒洗稿,本文采用以下步驟做了初步檢測:

第一步:把《甘柴劣火》原文複製到Word文檔,把該文作者辯解時提到的或沒提到的部分文章(其中財新僅有文章的片段)。

第二步:利用萬方數據庫提供的論文檢測系統,把網絡上覆制的文章上傳到系統作爲“自建庫”,把《甘柴劣火》原文作爲檢測文獻。共花去16.5元,獲得以下檢測結果(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得完整報告PDF版):

1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湖北《長江商報》記者熊子熙說,2015年初,新華社報道榮華工貿向騰格裏沙漠排污後,他跟着新華社的報道線索前往武威,被限制人身自由6小時,被迫刪除所有手機、相機資料,宣傳部長現場撕掉採訪筆錄,並勒令警察:“把這人送上高速,武威不歡迎他。”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www.xici.net/d227517722.htm):

我是2015年初去的武威,當時是因爲新華社出了一篇榮華工貿向騰格裏沙漠排污8萬噸的稿子。這個消息出了快一週,我們纔到的當地,以爲沒什麼料了,沒想到,武威的水,深得很。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條,與現在《蘭州晨報》記者張永生的事可能相似。

當時武威市涼州區宣傳部長在榮華工貿現場撕掉我兩頁採訪筆錄,對當地民警說,把這人送上高速,武威不歡迎他。

問題診斷:

混淆了信息來源,“熊子熙說”一般應理解爲對該記者進行了採訪。從《甘柴劣火》原文片段與網絡文章對比來看,這裏把記者流傳於網絡的回憶錄拿來使用。這個來源於網絡沒有註明出處的內容,也絕非甘文所標榜的“均來自國內官方認可、可信賴的信源”。這其實是一些洗稿者慣用手法,經常有知名專家因這種模式“被”“採訪”。

2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武威,營造出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感覺。

新聞界憂心忡忡,一家報社的評論員發出哀鳴:“記者如果正常履職都要被追究的話,這個行業就徹底完蛋了。”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s://www.mala.cn/thread-13350709-1-3.html,騰訊探針的文章被轉載到其他網站)

武威抓記者事件如今距最後一名記者取保已過去了半月,武威官方和警方又開始了默不作聲模式。但國內新聞業界人士認爲,不能回家就算完。“記者如果正常履職都要被追究的話,這個行業就徹底完蛋了。”

問題診斷:

直接複製原文未註明出處,典型的抄襲。

3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2月5日的新聞媒體新春座談會上,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不點名批評了“武威抓捕三名記者”,要求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真正敬重新聞監督。王三運說,在解決突出問題的過程中,媒體監督發揮着重要的督促和推進作用,一些所謂的“負面報道”恰恰是在幫助改進工作、是正能量,有利於鞭策審視自己,糾正錯誤。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s://www.mala.cn/thread-13350709-1-3.html,騰訊探針的文章被轉載到其他網站)

2月5日,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在新聞媒體新春座談會上不點名批評了武威市抓捕三名記者的做法,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真正敬重新聞監督。王三運指出,在解決突出問題的過程中,媒體監督發揮着重要的督促和推進作用,一些所謂的“負面報道”恰恰是在幫助改進工作、是正能量,有利於鞭策審視自己,糾正錯誤。要把新聞監督作爲檢驗工作得失的一面鏡子,善於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足,善於利用媒體的幫助來改進工作,真正做到從心坎上歡迎監督,從行動上支持監督,從效果上回應監督。

問題診斷:

同樣是複製未說明來源。當然這裏也許作爲新聞消息沒有版權,但倫理和版權是不同概念,不能說沒有版權就能直接照搬不說明出處。

4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第二天,2月6日,甘肅省檢察院發佈通報:證據不足,撤銷對張永生(因嫖娼)行政拘留出發決定,啓動國家行政賠償程序,對執法過錯責任人員停止執行職務,追究執法過錯責任。但,檢方同時認爲:自2009年起,七年以來,張永生敲詐勒索人民幣5000元,“犯罪事實清楚”。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s://www.mala.cn/thread-13350709-1-3.html,騰訊探針的文章被轉載到其他網站)

而2月6日武威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的表述是:根據甘肅省公安廳決定,該局已撤銷涼州區公安局作出的對張永生(因嫖娼)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決定(涼公(刑)行罰決字[2016]9號),並啓動國家行政賠償程序,對執法過錯責任人員停止執行職務,依法依規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問題診斷:

這兩句話一模一樣也許都來自相關部門通告,姑且算巧合吧。但覈查後發現《甘柴劣火》與其參考過的文章“對執法過錯責任人員停止執行職務”的實施主體有誤,應該爲公安部門而不是檢察院。

5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嚴格來說,王三運只是被捲入了“抓記者事件”。張永生並未得罪王三運,他得罪的是火榮貴,時任武威市委書記。火書記的脾氣,比他的姓還要火爆,對下屬動輒拳打腳踢。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MRSFMFI0518K178.html,網易上轉載的財新網王和巖的報道)

火榮貴的脾氣比他的姓還要火爆。多名受訪者證實,火榮貴在甘肅省政府當副祕書長時,就曾因工作毆打部下。火榮貴到武威當一把手,脾氣愈發火爆,對屬下動輒拳打腳踢。

問題診斷:

典型洗稿式抄襲,特別是“火書記的脾氣,比他的姓還要火爆”這句話是王和巖較有創意的表達,《甘柴劣火》只是把“火榮貴”改成“火書記”。這種行爲不僅侵犯版權也有違新聞倫理。後面的拳打腳踢同樣來自財新而未註明出處。由於本次對比沒有獲得財新的全文,估計還有多處類似情況,這也是該文惹惱財新知名記者的原因。

檢測系統也檢測到了其他的段落,只是《甘柴劣火》註明了出處“財新網記者王和巖,江湖人稱“三姐”,後來報道了一些細節:一次,火榮貴和幾名下屬乘電梯…”。註明出處不屬於抄襲,但大段引用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權。

6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在輿論場中,來自武威的日常新聞大爲減少,出現了一個“空窗期”。

比如,在火災發生十天後,2016年1月17日,武威市民政局副局長馬生智在武威市政府大樓跳樓身亡,沒有甘肅和武威媒體進行採訪報道,有關部門也沒有主動發佈。來自外省的媒體在2月2日披露後,武威市政府才主動通過新華社等媒體發佈了情況通報:馬“長期患病、厭世自殺”。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s://www.mala.cn/thread-13350709-1-3.html,騰訊探針的文章被轉載到其他網站)

由於甘肅省三家都市報駐武威記者目前悉數被取保候審,這三家媒體也沒有派出人員進行替代,媒體上來自武威的日常新聞大爲減少,出現了“空窗期”。1月17日在武威市政府大樓發生的武威市民政局副局長馬生智跳樓身亡事件,就沒有甘肅和武威媒體進行採訪報道,政府及警方也沒有進行主動發佈。探針2月2日進行報道後,武威市政府才於次日發佈了馬“患病自殺”的情況通報。

問題診斷:

典型洗稿式抄襲。

7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2014年到2016年,最高領導人對祁連山生態保護問題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然而王三運只以形式主義相應對。中央對祁連山生態破壞處理通告是這樣說的:“雖然有體制、機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根子上還是甘肅省及有關市縣思想認識有偏差,不作爲、不擔當、不碰硬,對黨中央決策部署沒有真正抓好落實。”

中央的調查說,王三運嚴重污染甘肅省政治生態,嚴重損害黨的事業和形象,必須嚴肅處理。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wemedia.ifeng.com/55076483/wemedia.shtml,辯解文所稱“十年砍柴”被刪文章在鳳凰的轉載)

人民日報旗下的公號“俠客島”就此發了一篇文章,起了個有點不厚道的題目《又是甘肅!》,不過想想包括原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落馬、衆位官員跳黃河的甘肅“官場地震”,想想中央對祁連山生態破壞處理通告所言:“雖然有體制、機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根子上還是甘肅省及有關市縣思想認識有偏差,不作爲、不擔當、不碰硬,對黨中央決策部署沒有真正抓好落實。”這個“又”字用得精準,用得意味深長。

中紀委對王三運的處理決定中有一句話:“(王三運)嚴重污染甘肅省政治生態,嚴重損害黨的事業和形象,應予嚴肅處理。”

問題診斷:

不算抄襲,都來自中央通告。但黃志傑承認參考了對比文,所以這段文字很可能是直接從對比文複製而未考證。

8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這方面,“十年砍柴”的意見值得參考,鹿鳴君注意到:在一篇已經消失卻令人印象深刻的網絡文章中,這位將甘肅視爲第二故鄉的文史作家,對今日甘肅表達了由衷痛心和着急:

“情何以堪呀,這四十年兄弟省份都在大步向前,而甘肅呢,幾乎是在原地踏步踏。”

在改革開放最開始的1978年,甘肅還不算太落後,GDP超過了內蒙、貴州,和福建、雲南差不多。而當時的人口,甘肅是1870萬,福建是2453萬,雲南3092萬,貴州2686萬,內蒙古1823萬。到了2014年,不要說和福建比,在整個西部,經濟總量僅僅強於人口遠少於自己的青海、寧夏、海南、西藏,連續五年平均增長率爲全國倒數第一。

蘭州大學畢業的十年砍柴說:“從蘭州大學校區折騰來折騰去最後搬到兔子不拉屎的榆中縣鄉村就可以看出,甘肅官員的眼中,有沒有一所全國知名大學,似乎意義不大。”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wemedia.ifeng.com/55076483/wemedia.shtml,辯解文所稱“十年砍柴”被刪文章在鳳凰的轉載)

比較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各省的GDP指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甘肅曾經並沒有很落後。1978年後幾位GDP(億元爲單位)的排名是:

雲南69.05 ;福建66.37; 甘肅64.73; 內蒙古58.04 ;貴州46.62; 新疆39.07 ;海南16.40; 青海15.54 ;寧夏13.00 ;西藏6.65 。西北的老大哥陝西省爲81.07。

甘肅超過了內蒙、貴州,經濟總量和福建、雲南差不多。而當時的人口,甘肅是1870萬,福建是2453萬,雲南3092萬,貴州2686萬,內蒙古1823萬,陝西2779萬。

綜合人口數量分析,當時甘肅的經濟實力在整個西部並不落後。而到了2014年,不要說和福建比,在整個西部,甘肅是最差的。是年甘肅GDP爲0.77萬億元,陝西爲2.19萬億元,內蒙爲1.78萬億元,雲南爲1.65萬億元,貴州爲1.35萬億元,新疆爲1.09萬億元。甘肅的經濟總量僅僅強於人口遠少於自己的青海、寧夏、海南、西藏。連續五年平均增長率爲全國倒數第一!

從蘭州大學校區折騰來折騰去最後搬到兔子不拉屎的榆中縣鄉村就可以看出,甘省官員的眼中,有沒有一所全國知名大學似乎意義不大。

問題診斷:

同樣是大段複製了“十年砍柴”的文章,涉嫌著作權侵權。但主要問題還是引用的規範性問題,《甘柴劣火》使用的依然是“說”,但顯然這段文字是十年砍柴寫的,這有非常大的區別。“說”更容易讓讀者信服,似乎十年砍柴被採訪過。

9

《甘柴劣火》原文片段:

在1988年4月1日的《中國青年報》頭版上,鹿鳴君找到這樣一篇報道《武威地市領導壓制新聞批評大發武威》,作者是馬季元、孫凱、馬應珊。

這篇報道講的,是另一個媒體與武威市領導的衝突故事:武威市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一個基層代表座談會上,代表們就農業生產、水利設施、糧食定購、農用物資、物價、教育、市政建設、幹部作風等問題,反映了基層的情況,提出了批評意見。

《武威報》記者,將座談會發言整理爲《人民代表的心裏話》,經有關部門負責人閱後見報。不料,武威市市長柳宏克看到報紙後大爲惱火,地委書記楊作林與其他幾位地委領導就這篇文章提出了六條看法和五條建議,認爲“報社處理方式不對”,“對領導作風的指責不準確、打擊面太大”等等。地委決定:扣發尚未發出的報紙,已發出的全部收回。

報社奉命派出8名記者,兩人一組,沿武威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挨門收報。參加收報的一位記者說:“我跑了一整天,去了幾十個單位,接觸了上百人,都說這篇報道說的是實話,是人民的心裏話。”有訂戶說:你們說清楚,這張報錯在哪裏?說出了,就拿走。

8名記者奔波一天,只收回了110份報紙。還有人挖苦說:‘武威報辦了三年,就出來這麼一期說實話的好報,你再收掉,還辦啥哩?’”事後,武威市滿城風雨,人們爭相傳閱未被收走的報紙。

3月19日,訂戶們收到重印的16日報紙,一條一般性的會議消息代替了原來的座談紀要,上面還刊出一條啓事,要求讀者“自行銷燬前一張報紙”。

對比文片段(來源http://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2917697,原報道被轉載)

於是,代表們紛紛就農業生產、水利設施、糧食定購、農用物資、物價、教育、市政建設、幹部作風等問題,反映了基層的情況,提出了批評意見。

《武威報》記者就此整理出一篇座談紀要(據說爲了使“讀者”能夠接受,還刪去了一些“有棱角的話”),經有關部門負責人閱後見報。

看了《人民代表的心裏話》,武威市市長柳宏克大爲惱火,當即打電話給地委書記楊作林,說:“我是省上、地委派來的,不是自己要來的,如果不行我可以走嘛!”楊作林書記與其他幾位地委領導就這篇座談紀要提出了六條看法和五條建議,認爲“報社處理方式不對”,“內容問題很多,涉及了許多敏感問題,如糧食訂購合同、價格等”,“對領導作風的指責不準確、打擊面太大”等等。地委決定:扣發尚未發出的報紙,已發出的全部收回。

第二天,報社奉命派出8名記者,兩人一組,沿武威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挨門收報。所到之處,聽到的盡是責罵之聲。許多羣衆說:你們說清楚,這張報錯在哪裏?說出了,就拿走。參加收報的一位記者說:“我跑了一整天,去了幾十個單位,接觸了上百人,都說這篇報道說的是實話,是人民的心裏話。”8名記者奔波一天,只收回了110份報紙。事後,武威市滿城風雨,人們爭相傳閱未被收走的報紙,紛紛給報社打電話、寫信表示強烈不滿。

3月19日,訂戶們收到重印的16日報紙,一條一般性的會議消息代替了原來的座談紀要,上面還刊出一條啓事,要求讀者“自行銷燬前一張報紙”。

問題診斷:

開頭模糊地交代了來源就把記者們的報道整體搬過來,這不是引用而是複製。嚴格來說,也屬抄襲。因爲讀者並不能辨別出下面的大段文字到底是黃志傑的複述還是原文。

10

結論:雖然本文只是用部分比對源做了檢測,但可以初步認定“甘柴劣火”存在洗稿式抄襲和版權侵權。若擴大比對庫,把財新的文章納入,肯定能發現更多問題。小強認爲,抄襲的定義是使用他人撰寫的報道或論文等其他材料但不清晰地註明,讓讀者混淆或誤認爲內容由抄襲者創作。對新聞工作者而言,這是剽竊了他人在新聞活動中的勞動成果,使得抄襲者獲得本不應獲得的經濟(金錢彙報)和精神(社會認可)利益。當然,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甘柴劣火”自身的版權和其中包含的原創內容,以及它在寫作上的某些可借鑑之處。

但也不能因爲“抄”得高明和有創意就否定“抄”本身。記得初中的時候,班上一位學霸總抄成績中等同學的作業,但抄的同時做了很多改進。每次,老師不批評學霸,卻批評另一位同學抄襲學霸。

本文也大段使用了原文,但本文是爲了對比而不是爲了新聞報道,所以和同爲新聞報道的文章之間相互抄襲和大段引用性質不同。

報告原文:https://pan.baidu.com/s/1bq8lULpoNYjZMePUypylfQ

點擊進入專題: 甘柴劣火報道之爭:財新與呦呦鹿鳴開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