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爱文玩珠宝的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怕买到假货,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宁愿花更多的钱去商场购买,其实就是为了求个心安。而后者,是因为接触文玩珠宝较多,慢慢就形成了感觉,也就是好的东西摸得多,看的多,眼光自然也就形成了,不过这类品味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喜爱文玩珠宝的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怕买到假货,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宁愿花更多的钱去商场购买,其实就是为了求个心安。而有一类人群,就属于特别容易买到假货的“体质”,而“假货易感”体质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贪便宜

荣登榜首,没有之一。奸商们很明白“便宜捡漏”最容易虏获人心。很多人对文玩珠宝可能一点概念也没有,但是只要听到“亏本”、“特价”之类的词儿,不由得也会心动一下。所以,旅游点经常上演此类戏码:当地居民挖来的绿松石,刚接管翡翠店的老板家傻儿子/女儿……所谓,只要套路深,不怕不跳坑。

文玩珠宝那些“假货易感”体质:为什么偏你就买不到真货?

经常有在旅游点花几十块买蜜蜡大吊坠的大妈,也有花699买个满绿翡翠镯子的阿姨,还有当地一百块淘来带皮和田籽料的大叔……这些远远偏离正常价格的宝贝们,往往是奸商们的爆款~试想,凭什么懂货的卖家们,偏偏就等你来捡漏?而实际上“文玩珠宝无漏捡”。

店里有个顾客,经常觉得这个贵那个也贵,有次好不容易花小几百买了颗3D硬金,说是想回去配家里的南红手串,拿回去又说跟家里的串不搭,发图过来给我以示大小,看了图片中这串鲜红透亮的“南红”后,我立马答应帮她退货,因为这金压根“配不上”这串不是……后来得知,她的“南红”是花了400块淘来的……我也就默默看她当“南红”戴吧……

文玩珠宝那些“假货易感”体质:为什么偏你就买不到真货?

一个花几百块买回鸡油黄蜜蜡手镯的大妈,还一直幻想自己买的是真货,当她说完价格,我脑袋里已经浮现出了那镯子的形象,问她是不是一抹均匀不变的黄色,她问我怎么知道,我说这价格买的大体也就是这样的了……接着,她看我柜台里的绿松问是什么,盯着一千多的彩色碧玺手串又觉得价格太贵……我瞬间明白,她买到那手镯并不是偶然事件~

说实话,这类人群,像我这样懒惰的店家,觉得连交流聊天的必要也没了,对珠宝完全没有概念,还妄想便宜淘珍宝,我就不揭示真相破灭你们的美丽梦想了……

专业的我们,都不敢购入低于市场价格太多的货,连品类都分不太清的你,竟敢如此随便买买买远低于市场价的东西,只能说心够大……

求完美

自古人们就对“不完美”有着莫大的遵从:“月有阴晴圆缺”、“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等等,可是在珠宝上,很多人却有着执拗的“完美情节”。

店里有个小姐姐,买东西特别喜欢纠结那么一点点:比如翡翠有点棉絮,碧玺有点晶体,最有意思的是,珊瑚玉的镯子她要求360度满花、满色(因为大多珊瑚束成扇状、半球状,珊瑚玉开镯子,一般花束的纵向取料,所以上下有花,两侧则成管状)……

文玩珠宝那些“假货易感”体质:为什么偏你就买不到真货?

后来,她在欧洲几国游的时候,倒是带回了两颗完美的没有其他一丝天然痕迹的血珀,两颗花了一万多,回国送去鉴定,结果不光是没有一丝瑕疵,就连一丝天然的成分也没有,塑料制品,然后无法退货……

曾经有个顾客跟我说过,如果东西过于完美,她就会更加担心真假问题,以及是否有优化过,毕竟天然的东西,没有这么容易就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而实际也是如此,为了迎合很多人的“完美情节”,像填胶、烤色此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类好歹只是优化,至少东西还是真的。一旦运气不好,为了完美而买了个塑料、玻璃制品,那可真就是损失惨重了哦……

文玩珠宝那些“假货易感”体质:为什么偏你就买不到真货?

如果你喜欢天然的文玩珠宝,请你接受和尊重她的自然痕迹和天然的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都有小缺,凭什么你几百几千几万买的石头,就应该完美无瑕?

当然我们说的这个接受天然痕迹也得有度,什么大裂纹、大坑、大杂色影响整体品相的时候,此时商家再给你说什么天然美,那就是鬼扯了,不过假若一眼看中,找个好的雕刻师傅,也许还是能化腐朽为神奇。

没眼光

这个不得不说,又是最残酷的事实。有些人就是具备珠宝的眼光,无论柜台里放多少东西干扰,她总能挑出成色最好的那一个。这技能也许是与身俱来,也许是后天养成。

有些人生来就可以轻松的学习画画、音乐、舞蹈,有些人却缺乏这类技能,有些人生来就对珠宝有感觉,真假放一起,就可以选中真的,而且没什么技巧,就是感觉而已。

而后者,是因为接触文玩珠宝较多,慢慢就形成了感觉,也就是好的东西摸得多,看的多,眼光自然也就形成了,不过这类品味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文玩珠宝那些“假货易感”体质:为什么偏你就买不到真货?

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个厉害的“珠宝鉴定专家”:有次,溥仪去著名学者王国维家里做客,发现他家有几件珍藏的宝贝古董有点问题,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想法,后来王国维送出去专业鉴定,发现溥仪指出的这几件“宝贝”果然是赝品,寻其求鉴定奥秘,溥仪云淡风轻的答曰:就是觉得跟以前摆在自己宫里的有点不一样而已……多么霸气的回答,从小金尊玉贵的长大,身边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这种后天环境的培养,赝品还能近身么……

当然以上只是个特例,我们普通人也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简而言之,也就是平时我们接触的真品越多,好东西越多,珠宝的感觉也就自然形成了。而且文玩珠宝这东西是相通的,你对某个品类了解,其他品类也会慢慢有感觉。

当然,人和人的天赋差异真的很大,曾经遇到一个顾客,我告诉她最简单的成色识别:把两个同品类的东西放一起,一般你觉得更好看的就是更好的了。结果两串差之好几档的碧玺串,在她看来几乎差不多……

文玩珠宝那些“假货易感”体质:为什么偏你就买不到真货?

那么我告诉她,这样挺好,算是省钱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讲真,即便后天培养,只怕也比较困难了……

如何脱离“假货易感”体质

作为一个文玩珠宝的喜爱者,最基本的,我们不要妄想捡便宜,远低于市场价的东西,那就离得远远的吧,如果你相信你能中彩票,那也可以偶尔试试。其次,遵循自然,我们就要尊重天然的美,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不然容易得到死气沉沉的人工产物。最后,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眼光,喜欢就多了解相关知识,多逛逛市场多摸摸看看……这样慢慢的自我养成,假货就自然离你越来越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