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眼前的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的科學解釋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這種困惑可能真的會在不同語系的人溝通時產生。

你看到的跟我看到的一樣嗎?

一千個觀察者中有一千種色彩感知。

患有色覺障礙的人是無法分辨顏色的差異的,這是由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缺陷或缺失所造成的。

但對於擁有“正常視覺”的人來說,這些視錐細胞的分佈和密度也是因人而異的,這使得人們對同一種顏色的感知會略有差別。對於同一個物體的顏色,一千個觀察者,可能會有一千種感知。

與其說色彩感知是對某一實體的準確描述,倒不如說這是我們大腦對這一實體的顏色進行的解析,因此色彩感知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對於色彩的描述,我們往往都是憑經驗而談,而並非準確描述。

語言對顏色描述產生的影響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逐漸學會要如何通過語言對物體、顏色、情感等一切事物進行描述和分類。而使用不同語言的文化羣體對顏色的描述也不盡相同。

圖片來源:

https://www.sapiens.org/language/color-perception/

一些地區,如巴布亞新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大部分地區都只有深色和淺色之分。深色也被稱爲冷色,像黑色、藍色和綠色等都被稱爲冷色,而明亮的淺色如紅色、橙色和黃色則被稱爲暖色。

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沃裏皮里人(Warlpiri)更是連“顏色”這個詞都沒有。對於這類型的文化羣體,他們會通過質感和其他的官感的描述代替對“顏色”進行表達。

圖片來源:

http://news.mit.edu/2017/analyzing-language-color-0918

而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中都會有五種基本顏色:除了深色(dark)、淺色(light)和紅色外,通常也會有黃色,而綠色和藍色在大多數情況會被當做同一種顏色。

語言差異同樣影響着顏色劃分

不僅是對顏色的描述存在差異,不同的文化羣體對色系的劃分也不一樣。

有研究人員請來了馬來西亞jahai語系與英語語系的志願者做過色系分類實驗,把相同的顏色放到一起讓兩個語系的人進行色系分類,得到的結果如下:

圖片來源:

https://www.sapiens.org/language/color-perception/

看來不同語系的人在溝通的時候很有可能真的會產生“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的困惑。

事實上,語言差異也影響着人們對生活各個方面的認知。在蘭卡斯特大學的實驗室裏,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語言的變換是如何改變人們對於日常事物的感知方式。

而他們得出的結果是:人們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同時,也學會了以新的角度去認知世界。

並且,每個人能識別的顏色種類的數量也不盡相同。

現在的印刷技術能識別出1000種左右的顏色,人的肉眼約能識別6000種左右的顏色。而即使對白色而言,卻有人能夠識別出8000多種不同的白。

一名叫張玥的藝術家表示,從2013年,他開始蒐集身邊的白顏色,並將它們編輯成一套關於白顏色的系統,按照潘通國際制色原理把它們的配比數值調製出來,做成色譜。目前已有8136種顏色。”

藝術家從日常生活中截取了各種白色,發現的地點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目前件作品已蒐集了8136種不同的白色,藝術家按色由淺到深的序將些白色行排列。作品示的字部份爲藝術發現白色的地點,PANTONE編號及千分值的信息是藝術家認爲該白色所含的顏色比例,上面的編號是藝術家對該白色所進行的編號命名。

由於將顏色的組成色細化到了千分值,所以以目前的印刷技術來講很難對此顏色進行復原。也就是說,這些白顏色在被歸納到此件作品中後,它的參照值就不再是直觀的圖片,而是被數字化的配色比例。

版權聲明:

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鏈接。商業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參考原文地址: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80419-the-words-that-change-the-colours-we-se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