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这一句话到底想说明什么?客兵又是什么?难道比倭寇更加的残忍吗?

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

要说“客军”之前得先说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个时候呢是明朝中后期。我们也知道明朝这个时候很乱,什么阉党专政、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的。总之一句话,当时很乱,上梁不正下梁歪。下面的军队缺乏一个正确的领导。而嘉靖时期军事形势严峻,北方有鞑靼骑兵,葡萄牙也跑来闹事,东南沿海地区更是长期受到倭寇(都知道是什么人的)侵扰。科普一下倭寇吧——是日本海匪、无业浪人与不法商人勾连结成的大规模武裝集团。他们乘船到我国沿海侵扰,杀人越货,妨碍交通和海上贸易。 倭寇还洗劫村庄。当然还有更可恨的假倭成员以中国人及朝鲜人为主还有东南亚的一些人。

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

由于军队不够,抗倭明军从山东、河北、广西等省调集,他们从外地到东南沿海统称为客军。因为客兵庞大而混杂,被临时拼凑到江浙这一地区来,军纪不好管理,加上张经在派系斗争中被朝廷冤斩之后,客兵更是成了失缰的野马,《筹海图编》中这样写道:“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曰: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当时的流寇这样对老百姓调侃:“别抱怨啦,我们最多是梳子,他们土司兵是篦子。”救兵变成了灾星。

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

正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客军将懦兵却,纪律很差,遇贼溃逃,见民勒索,经常是兵势占优的明军被小股倭寇打败。直到戚继光到了浙江,招募了一支新军,才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而倭寇也遭受了一系列打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