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電網交出漂亮“成績單”

西湖村的扶貧幹部羅志勇(左一)、王素文(右二)、胡紅(右一)在靈芝孢子粉種植基地與農戶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溫紅 攝

“以後變電站作業區域內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掌控範圍之內。”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生產設備部助理專責朱浩告訴筆者。在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生產監控指揮中心內,工作人員坐在大屏幕前就能實現對線路和站點的遠程監控,變電站裏的機器人代替員工進行巡視,數據採集準確而全面……該生產監控指揮中心實現了電網信息、管理信息、作業信息的集成與共享,讓整個電網生產作業過程更加透明高效。

這一幕就發生在5月23日南方電網2019年國企開放日(社會責任周)中山智能應用示範區的活動現場。當天,南方電網、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先後發佈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2018年,廣東電網全力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在電力供應、綠色環保、經營效率、社會和諧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將社會責任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變爲具體任務,以創建世界一流省網企業爲目標,服務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併爲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

堅強電網 一流服務

廣東電網不斷加大電網投資建設力度,持續完善網架結構,去年投資327.64億元建設堅強電網,新增配電容量737.8萬千伏安,通過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不斷完善電網風險管控機制、投運省級一體化電網運行智能系統等技術手段,電網實現連續安全運行23年。全力做好沿海電網差異化改造、保底電網建設、提升對港澳對核電供電保障能力等“三篇大文章”,優化應急處置體系和機制,成功應對了颱風“艾雲尼”“貝碧嘉”“百里嘉”“山竹”等重大自然災害,守護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爲了更好服務灣區發展,廣東電網着力打造營商環境“五精五新”精新服務品牌,實現平均接電時間和成本持續下降,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明顯提升,供電服務質量及客戶體驗大幅改善,在提高企業用電便利性及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提升“獲得電力”指標,客戶服務連續10年在廣東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評價中排名第一。2018年完善“讓客戶一次都不跑”功能應用,將中低壓報裝環節由5個精簡爲2-3個環節,對粵港澳大灣區新增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業全面推廣低壓供電模式,平均接電用時僅6天。同時,中低壓業擴投資界面延伸比例達99.5%,爲客戶節約投資98億元。

此外,廣東電網通過加強綜合停電管理、推進配網智能化、降低故障風險、快速恢復供電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供電水平,2018年客戶平均故障停電時間爲3.45小時,同比下降49.2%,是全國地市級企業供電可靠率排名前十名最多的省級電網企業。

倡議“藍生活” 踐行低碳環保

廣東電網連續五年發出“藍生活”倡議,支持“地球一小時”環保行動。2018年,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約6323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電量約2906億千瓦時。

據瞭解,廣東電網全面落實西電東送戰略,2018年受西電最大電力3956萬千瓦,全年吸納西電1923億千瓦時,約佔省內用電量的32%;全年吸納省內清潔能源電量約1095億千瓦時,加上西電東送電量,全年廣東非化石能源電量佔比達45%。廣東標煤消耗減少了8026萬噸,碳排放減少了2.1億噸,爲國家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碧水藍天發揮了積極作用。2018年8月31日,廣東在全國率先啓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爲清潔能源調度提供了市場化解決方案。

此外,廣東電網大力推進綠色環保電網建設,基建工程設計達到綠色一級以上比例和電網建設生態恢復治理率均達100%,2018年新建、改造綠色變電站97座。廣東電網還不斷服務電動汽車發展,積極促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以及能源消費結構轉型。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省建設充電樁5302個,城市公共充電站275座,“粵易充”APP平臺註冊人數超過7萬人。

精準扶貧 溫暖民心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廣東電網圍繞行業扶貧和定點扶貧兩條攻堅主線,因地制宜建立貧困戶脫貧長效機制,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推進精準脫貧攻堅工作。截至2018年末,廣東電網選派181名專兼職扶貧幹部,對140個扶貧點開展脫貧幫扶,全面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經過近三年的脫貧攻堅,貧困戶脫貧率達91.75%。

梅州市五華縣橫陂鎮西湖村是廣東電網定點扶貧的省級相對貧困村。三年來,廣東電網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採用“光伏扶貧”的方式實施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引進南網綜合能源公司與五華縣政府合資成立五華縣惠農新能源公司,在集中連片荒山建設3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1座,收益期25年,惠及全縣2萬多貧困人口。西湖村投資100萬元入股光伏項目及電力新興業務,“以前我們村沒有一分錢集體收入,自從廣東電網幫扶以來,發展了光伏扶貧的項目,我們村每年都能有30萬元左右的收入,真正改變了西湖村的命運。”西湖村黨支部書記李新明向筆者介紹。截至2018年底,西湖村53戶192名貧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900元增長到14311元,脫貧率達到96%,村集體收入實現從零到30萬元的躍升。

此外,廣東電網加大貧困地區電網投資,推進2277個省定貧困村電網改造升級,全省農村電網綜合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達99.9%,全省10個光伏扶貧項目服務已全部實現併網發電,有效滿足現代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旅遊和文化消費的動力電需求。

撰文 劉倩 沈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