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體來看二戰期間各型號的虎式坦克大約生產近6000輛,從絕對數目上來說遠次於蘇聯的T-34。在二戰中,虎式坦克應該是最爲著名的一型坦克,其厚實的裝甲和強大的火炮,令德軍裝甲兵非常的喜歡,而其整個作戰歷史中,最爲輝煌的就應該是馬利諾夫卡之戰,因爲這次戰役直接導致了蘇聯一個坦克軍的毀滅,極大的改變了東線的走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坦克這一現代化武器大放異彩的時間,蘇德戰場上,坦克對決往往決定了戰役的勝敗,從某種程度上說,德國最終的戰敗,其實是坦克決戰的失敗。那麼在二戰的戰場上,哪一國的坦克是坦克之王呢?

在二戰中,虎式坦克應該是最爲著名的一型坦克,其厚實的裝甲和強大的火炮,令德軍裝甲兵非常的喜歡,而其整個作戰歷史中,最爲輝煌的就應該是馬利諾夫卡之戰,因爲這次戰役直接導致了蘇聯一個坦克軍的毀滅,極大的改變了東線的走勢。虎式坦克是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王牌武器,巨大的威力、威武的雄姿、驚人的戰績,讓它成爲強者的代名詞。

虎式坦克進入研發新週期的時間定格在了1941年。941年5月,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VK4501(H)和VK4501(P)。它們均安裝了88mm KwK36 L/56坦克炮。德國在巴巴羅薩作戰中遇上蘇聯的 T-34後,令現存的德國坦克顯得落後於時代,很難對付蘇聯的強大的T-34。爲此設計技師埃爾溫·阿德勒說出了“當知道蘇聯軍的坦克優勝過任何一輛國防軍的坦克時全部人都大喫一驚”這樣的說話。虎式坦克(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產開始於1942年8月。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峯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整體來看二戰期間各型號的虎式坦克大約生產近6000輛,從絕對數目上來說遠次於蘇聯的T-34。

虎式坦克的經典戰績之一,就是在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兩輛虎式坦克對上了一整個編的蘇聯坦克戰鬥羣,這場看似實力懸殊的坦克之戰,最後結果卻令人瞠目結舌。兩輛虎式坦克擊毀了16輛T3476坦克,在追擊過程中有擊毀了18輛蘇軍坦克。其中的一輛虎式坦克承受了14發45毫米的穿甲彈、227發反坦克步槍彈、11發76毫米的穿甲彈,履帶、懸掛系統以及輪軸已經嚴重受損,在這種情況之下坦克員依然毫髮無傷,把坦克開回了修理廠。這樣驚人的戰績簡直令人歎爲觀止!

在二戰時期的坦克中,T-34在裝甲、火力和動力的綜合性能方面是最均衡的,其傾斜裝甲設計已經成爲後世所有坦克的標準特徵。T-34的45毫米正面裝甲成32度斜角,防護能力相當於垂直裝甲130毫米,呈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的防護力也相當於100毫米垂直裝甲。這樣的防護力放在1941年,除非用88毫米高炮平射,才能夠阻擋T-34的進攻,其餘所有德國坦克和反坦克炮在500米距離上都無法擊穿T-34的正面裝甲。

相比二戰時英美德等工業強國的坦克還在用汽油發動機,T-34使用的則是著名的V形12缸39升V-2柴油發動機。柴油發動機有一個很大優點——省油。T-34在攜帶540升柴油的情況下,行程可達540千米,這個指標放到現在也不低。同時代德國Ⅵ號坦克的最大行程只有160千米,而“虎”式坦克的行程更只有100千米。此外,柴油揮發性差,常溫下不能被普通火焰點燃,這大大提高了坦克在中彈後的生存率。甚至最新的俄羅斯T-90S坦克的V-92發動機也與V-2發動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一種觀點認爲:蘇軍T-34坦克生產簡易,維修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因此可以源源不斷的開赴前線。而德軍的豹式坦克卻由於生產精密,維修複雜,因此無法保持一定的數量。最終,蘇軍的坦克數量擊敗了德軍的坦克質量。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