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評君月初和老闆閒聊的時候,談到今年南方的雨水少,反而北方的雨水大,仔細一想確實是這麼回事,但我們都沒想到今年壽光的雨水會大到形成洪災的程度。

但洪災的發生並非毫無徵兆,進入夏季以來北方的雨水偏多,防汛形勢本就嚴峻,我們一起來梳理下這次洪災前幾個關鍵時間節點。

早在7月30日,壽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就發出過通知,7月31日8時起,彌河上游的冶源、黑虎山、嵩山三座水庫將開始泄洪。

00:06

8月14日又有一次強降雨,有菜農發到網上的視頻顯示,蔬菜大棚外的田間路上水流成河,棚內積水嚴重。

8月19日暴雨再次來臨,壽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出“特急”傳真電報,前面說到的三座水庫從8月19日8910時起加大泄洪。

據濰坊市政府發佈的災情通報,三座水庫洪峯時泄出量1780立方米/秒,加上壽光市當日降水量達到200多毫米,最終彌河這條季節性河流的洪峯超過2000方/秒,遠超其承受能力。

著名水利專家劉樹坤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對本次洪災原因作了分析:

一、天氣預報不準確,對本次降雨強度未能準確預報。

二、汛期末期水庫調配有難度,往年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蓄水了。

三、三個水庫同時泄洪,這是造成本次洪災的重要原因

四、下游河道被障礙物佔用,影響河道的洪水通過能力

小評君的家鄉就是山東壽光,對此最有發言權。

壽光屬於缺水地區,工業、農業用水除抽取地下水外,向上游水庫買水也是重要來源,特別是彌河部分河段的景觀用水,完全依賴上游水庫。洪災後,有一種典型的質疑是,上游水庫爲了多蓄水,沒有提前把水庫泄洪。根據壽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佈的通知,上游水庫自7月31日進行過泄洪,但具體泄洪到什麼水位不得而知。冶源水庫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按受媒體採訪時稱,沒想到這一次的問題這麼嚴重,可見上游水庫雖然進行了提前準備,但顯然對此次暴雨還是應對不足,這是非常嚴重的失誤。

彌河上一次遭遇洪災是1974年,平時的彌河就是一條季節性的河流,即使到了夏季汛期,主河道水位也非常淺。洪水幾十年不見,預留的河道中種莊稼的、養牲畜的比比皆是,嚴重影響泄洪能力。

據濰坊市政府通報,本次洪災濰坊共有147萬人受災,死亡13人,失蹤3人,房屋倒塌9999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92億元。

除省、市下撥救災資金外,壽光市民、企業也紛紛捐款,幫助受災羣衆度過難關。

當下最急迫的事情,就是幫助災民自救恢復生產,保障災區不要發生疫情,保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相信堅強的家鄉人民會挺過此次難關,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壽光不哭,壽光挺住,讓我們一起爲災區重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