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場"到底是什麼?在美國,"Sound Field"與"Sound Stage Surround Field"泛指整個聲音充塞的空間;"Sound Stage"特指舞臺上樂隊的排列(包括寬、深、高、低)。在臺灣,我們所謂的"音場"其實是指"Sound Stage"而言,因爲無論是"聲音的舞臺"或"音臺"都無法讓人望文生義。至於"Sound Field",我們早已用另外一個名詞代替,那就是"空間感"。因此,當我們提到"音場的形狀"時,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樂團排列形狀。由於受到頻率響應曲線分佈不均勻以及喇叭指向性、房間聲波反射條件的影響,有些音場是內凹形的、有些是寬度大於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於寬度的。有些音場形狀就是四四方方,沒有內凹的。這種聲音舞臺不同形狀的再生,我稱爲音場的形狀。最好的音場形狀當然要與錄音時的原樣符合。在此我要提出一個值得注意之處:現場演奏時的錄音,其樂團的排列是寬度大於深度的;但在錄音室中,往往爲了音響效果,樂團的排列方式會改變,通常縱深會拉長,尤其是打擊樂器會放得更遠一些。如此一來,就不是我們在音樂廳中所見到的排列。

(1)音場位置

除了"形狀"之外,音場還有"位置"的問題。這裏麪包括音場的前、後、高、低。有些器材會使整個音場向聆聽者逼近;有些則後退。有些音場聽起來會覺得浮在半空中;有些則又像坐在音樂廳的二樓看舞臺一般。會形成音場位置的原因很多,像喇叭的擺位與頻率響應的均勻與否皆爲重大影響因素。一個理想的音場位置應該如何呢?低音提琴、大提琴的聲音應從較低的地方出來,小提琴的位置比低音提琴及大提琴高;如果錄音時樂團有前低後高的排列時,音場內也要有前低後高的模樣出現。像銅管就極有可能位置較高。至於整個音場的高度?常您坐着時兩眼平視的高度應該是音場的略低高度。換句話說,小提琴應該在視線以上,大提琴、低音提琴應在視線下。銅管至少要與小提琴等高或更高。至於音場的前、後位置應該在那裏?應該在"喇叭前沿一線"開始往後延伸。當然,這種最理想的音場位置不容易求得,因爲它與聆聽軟件也有極大的關係。通常,從喇叭後沿一線往後延伸比較容易求得,不過,不能"後縮"得太多。

(2)音場的寬度

常常聽到發燒友誇口:"我的音場不只超出喇叭、寬抵二側牆,甚至破牆而出。"這句話在外行人聽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在我聽來,則僅是有點誇張而已。我想許多音響迷都有這種經驗,不必我再多費脣舌。一般而言,音場的寬度可以寬抵側牆。至於破牆而出,那恐怕就要靠一點想象力了。至少,以我而言,我要"用眼睛能夠看得到"音場在那裏纔算數,牆外的東西我看不到,我不能肯定它在那裏。所以,我的音場寬度其實在祇在我的牆壁之內而已。

(3)音場的深度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深度感",現在我把它歸於音場的深度。爲什麼不像以前一樣,將它與層次感、定位感並列呢?因爲層次與定位談的不是音場,而深度感卻仍屬音場的範圍之中,所以,我將它改成"音場的深度"而不以"深度感"稱之。與"音場的寬度"一樣,許多人會說他家音場深度早已破牆而出,深到對街。這當然也僅是滿足自己的形容詞而己。真正的"音場深度"指的是音場中最前一線樂器與最後一線樂器的距離。換句話說,它極可能是指小提琴與大鼓、定音鼓之間的距離。"寬到隔鄰、深過對街"這應該是包含在後面說的"空間感"中。有些器材或環境由於中低頻或低頻過多,因此大鼓與定音鼓的位置會前衝,此時,音場的深度當然很差。另有一例,有些音場的位置向後縮,結果被誤以爲音場的深度很好,那是錯誤的。我相信,您祇要把握住"小提琴到定音鼓、大鼓之間的距離"這句話就不會錯了。

音響的預留空間:

說到預留空間,很多車主疑惑,預留空間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其實音響在改裝的過程當中的順序是講求循序漸進的,一般情況下,先更換喇叭,升級功放,增加低音效果的喇叭,接着是更換主機,而我們隨意進行音響改裝而不考慮預留空間的位置,對音響的效果來說是有一定影響的,最好能夠預留升級的空間。

汽車音響改裝知識——音場表現

音響改裝專業技術:

很多車主在響改裝上,圖個便宜,加上音響行業發展前景好,出現不同改裝水平的人員進入該行業,很多車族隨意選擇一家便宜的店面進行音響改裝,但不得不說音響改裝時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有經驗的師傅對音響改裝的線路以及改裝細節和技巧都熟知的,這樣改裝之後的音響,對我們的安全來說也是有保障的。音響主機的功放能力:很多喜歡重低音效果的音質,在音響的主機功放上也是花盡心思,調試過程當中感覺音質效果不錯,但在使用中還是發現電瓶電壓不穩,音質明顯受損,使用大功率的功放能容易燒壞線路,這也是就是我們常說在音響改裝中出現自燃的情況。想要效果好,可以用富聲低音炮。

汽車音響改裝知識——音場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