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苏”导读

自2015年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南京江北新区聚焦“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发展战略,坚持龙头引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正在成为带动南京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请关注本期《江苏要情动态》要目文章。

南京江北新区:多措并举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

新华社记者 朱程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内的浦口火车站旧址,曾是连接中国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无数个背影在这里穿过长长的英式雨廊,去向远方。如今,旧址以北10公里,新的南京北站正在规划建设中,这将成为一扇大门,吸引全世界创新资源来江北集聚。

自2015年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南京江北新区聚焦“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发展战略,坚持龙头引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正在成为带动南京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江苏要情动态》| 南京江北新区:多措并举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

高举“低”打培育内生动能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一款有望打破国际垄断的新型柔性材料已进入小试阶段,它可通过3D打印机生产定制化人工皮肤,帮助烧、烫伤等患者康复。“研究所的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四川大学,落户江北新区不仅看重长三角市场的发展潜力,更看重江北新区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执着。”该所总经理助理洪江说。

江北新区是承接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任务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肩负着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等重要使命。

“作为省、市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我们要发挥好这些区位优势,将新区打造成为推动江苏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

自成立以来,江北新区坚持高起点谋划,明确“两城一中心”发展战略,着重围绕全球竞争焦点,也是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做文章,面向全球招引龙头企业,快速形成发展动力核心。

同传统发展模式多注重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不同,江北新区更加注重将产业链与创新链相结合,为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赋能。

2016年,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生产企业台积电在南京江北新区投资30亿美元建设新厂,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但较高的流片费用拔高了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一家中小企业的产量往往不大,但在长三角,这样的企业却很多。我们利用芯片设计优势将多家企业需求进行整合,帮助企业减少投入。”创意电子(南京)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总监黄明坤说。

在江北新区,一批类似的服务于创新的优质资源正在加速集聚。去年,江北新区成立一站式“自主创新服务中心”,集“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服务为一体,为企业、个人等大件信息沟通提供平台。这些不同属性的创新服务机构如同一座座大桥,将区域发展红利注入到颗粒度更低的创新单元中,激发出一浪接着一浪的创新热潮,也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车南京浦镇车辆公司应用现代通讯技术,打造无人驾驶智能化轨道列车;南钢集团强化技术改造,生产的特种钢材广泛应用于诸多国之重器……2018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新认定高企303家,高企总量达500家,总量增幅83.1%。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30%以上的快速增长。

《江苏要情动态》| 南京江北新区:多措并举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

“不求所在”用好国际创新资源

在位于江北新区的迷你硅谷,一项全球领先的“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正加速落地,未来可大幅降低肿瘤患者的检测费用和检测痛苦。“我们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将基础研发留在瑞典,将技术产业化搬到国内,降低投入,又提高效率。”迷你硅谷创新集团董事长刘瑞宸说。

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江北新区从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出发,遴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采取建设集研发与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多种合作。“顶尖创新资源全球争抢,不能光要名头,不见实效,江北新区以自身产业基础为出发点,实现‘强强联合’。”江北新区科创局局长方靖说。

以基因产业为例,江北新区是亚洲领先的基因测序基地,集聚诺禾致源、世和基因等400余家大健康产业链企业,基础雄厚,但在基础性研发等方面存在短板。为此江北新区瞄准美日欧等生命科学发达地区,强化技术招引。

目前,江北新区已落户致力于免疫学、肿瘤、老年病和先进诊疗技术4个前沿方向的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致力于精准毒理、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顶尖科研力量。

“国际顶尖科研资源极其看重落脚点的‘硬实力’,双方实力对等更能碰出火花。”前苹果高级科学家洪觉慧说。

除了“请进来”,江北新区还积极“走出去”,先后在美国硅谷、美国波士顿、英国牛津等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建设海外创新中心,形成新区引进集聚海外创新资源的联动网络。今年1月,江北新区剑桥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意在推动双方全领域合作。“该海外创新中心是一个协同科研的平台,将与位于新区的中国唯一以剑桥大学校名冠名的科创中心联动。”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说。

2018年,江北新区签约新型研发机构已汇集诺奖得主、中外院士等知名专家数十位,累计孵化和引进企业197家,直管区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一座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新高峰初露峥嵘。

《江苏要情动态》| 南京江北新区:多措并举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

无微不至做优创新生态

在今年4月末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金融发展高峰论坛上,伦敦科技城、紫金财产保险等15家国内外知名机构与江北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南京市江北新区创新金融生态示范区”“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服务中心”等平台相继揭牌。这是近年来江北新区持续探索利用国际通行手段,扶持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江北新区以国际化标准建设扬子江新金融集聚区,重点发展资产管理、产业基金、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金融科技,打造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长三角新金融中心,旨在辐射长三角西侧区域,助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为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江北新区在南京市系列政策基础上继续加码,支持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今年4月推出的《关于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在拓宽引才渠道、推进分类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行“零门槛”“零成本”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认定机制。

为满足高端人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江北新区在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快发力。三甲医院——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已于今年3月开业,南工大实小、南京一中江北校区高中部、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等一批新学校正加紧建设。江北新区还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投石问路。

“江北新区用创新理念发展产业经济,同时也用创新理念进行城市的建设,最终要把新区打造成为宜产、宜居、宜创的创新之城。”罗群说。

江北新区的创新环境已经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截至目前,新区人口从2014年底的170万增长为253万人,仅2018年就有7万余人来江北创业就业。(完)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小编:张君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