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苏”导读

一衣带水两相映,千里连心情意浓。近年来,淮安以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为引擎,大力实施开放引领先导战略,推动台资集聚高地加速隆起,开创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招引新格局,为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淮台两地全方位交流合作新路径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激发项目集聚力

淮安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创成全国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广泛吸引台商来淮“二次创业”,支持台资企业参与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东部航空货运枢纽“一区两带一枢纽”建设。

——革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委托招商新模式,聘请专业招商代表,与高力国际等投行签署合作协议,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台湾福立旺钻石金刚线系列项目。设立市、县两级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打造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平台,吸引旺旺、统一、康师傅等45家台湾知名食品企业组团参展,占境外馆参展企业数30%以上。

江苏淮安:强力推进台资高地建设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与上海、广州、苏州、东莞等台资密集区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建立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对接机制,签署《台资经济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依托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整合空港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两大片区,形成“一园二片”空间布局,成功引进承大科技、英展金属等台资项目。

——聚焦特色产业对接。连续十四年组织“台商论坛”,积极开展“台湾•淮安周”“淮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等活动,推动富士康、实联化工、敏实、旺旺、鹏鼎等知名台企与淮安“三新一特”工业主导产业无缝衔接、一体发展。先后引进全稳农牧、皇达花卉、华光等现代农业项目,宝岛母爱医院、岁宝翰联生态旅游等优质服务业项目。

深化园区体制改革 增强平台承载力

淮安统筹运用“多规合一”成果,不断完善园区各项功能配套,明确了以开发园区为台资集聚核心区、其他省级开发区和特色功能区为集聚拓展区的发展方位,为台资企业落户提供了优质多元的承载空间。

——探索两地平台共建模式。全面承接台资产业转移,与台湾工业总会、内湖科技园等重要工商团体和园区签署合作共建协议,设立了大陆首家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省级两岸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吸引多家台企来淮落户。

江苏淮安:强力推进台资高地建设

——探索县镇园区集聚服务。对相关产业集聚区、乡镇工业集中区进行空间整合和产业融合,集中力量发展主导产业。盱眙经济开发区通过整合园区资源,新建台湾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区中园”,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顺利签约了实盈电子、望悦集团等台资项目。

——探索投融资促进机制。结合淮安实际,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企业债、PPN、公司债、债权融资计划等方式,保证园区基础建设资金需求。支持开发园区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引导基金,支持重大项目、产业集聚关键企业落户,有力保障时代芯存等台资项目建设。

构建发展支持体系 提升台企竞争力

淮安以打造创新高地、发展高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更高层次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进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二次创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健全财政支持体系。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发布“惠台58条”,对新引进台资企业竣工投产、新上先进制造业项目、进口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事项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全市台资企业获得省市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

江苏淮安:强力推进台资高地建设

——健全科创扶持体系。支持台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鼓励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支持台资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全市累计14家台企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台企设立企业研发机构、3家台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健全人才保障体系。落实省人才发展规划,鼓励台湾人才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帮助解决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今年共为台湾人才提供资助200余万元,为“千家台企落户、千名台商汇聚”目标顺利实现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释放社会创造力

淮安着眼于服务更好、成本更低、政策更优的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台资集聚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制化、制度化环境。

——放大“101%服务”品牌效应。纵深推进“101%服务”,创新实施台资重特大项目帮办服务“市级项目长制”,在全国率先设立副处级台商服务中心,形成“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主动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台商服务网。健全台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工作机制,“家门口的店小二、流动中的“101%”法律服务品牌被评为全省优秀法治实事项目,连续7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创新运用“放管服”试点成果。复制推广45项自贸区“放管服”改革试点经验,实施登机一次性联合检查。实现“一次性申报、一次性审批、一次性办结”快速通关模式。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实施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推动台资企业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目前,台资企业进出口约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庆鼎精密电子成为全市进出口第一大户。

江苏淮安:强力推进台资高地建设

——拓宽淮台交流领域。拓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八大交流平台,深化淮台互利共赢的模式,支持在淮台企、台商台胞参加各类公共活动,成立大陆首家台商学院和台创学院,推进台资集聚示范区展示中心、智芯小镇、台湾社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的人脉基础。

台企在淮安的蓬勃发展与广阔前景,让台商台胞们纷纷发出“缘来淮安,十分精彩”的感叹,进一步凝聚了“淮台一家亲、两地一片情”的普遍共识。截止9月底,淮安累计实施台资项目1348个,总投资199.89亿美元,利用台资61.72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半壁江山”。(嵇友胜 葛高华 郎小颖 谢晓东 王小宝 陆莹;淮安市委研究室、宣传部、台办;淮安市商务局)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小编:包菁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