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別到喫虧了才後悔,農村拆遷這3件事沒弄清,或將“錢房兩空”

農村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好,雖然一部分農民自己將房子拆了重新修建,不過也有很多農村都開始了改造工作,有些農村的房子可能需要徵用土地或者改造房屋,就會面臨着整體的拆遷。拆遷不可“兒戲”,3個“條件”不知道,農民不要輕易簽字同意。

1拆遷補償問題

拆遷面臨的補償問題是最關鍵的,很多農民由於拆遷款補償不明白,很容易損失一部分自己的利益。農村拆遷的補償有三種解決方案,一是農民按多少錢一平米領錢,農民只有金錢的補貼,二是農民能夠用現有的土地抵房子,不夠的農民需要補貼,三是農民換房子之後還有剩餘的面積,可以得到金錢的賠償。這三種方案農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在拆遷的時候一定詢問清楚補償問題。

2空白協議書

有些開發商在和農民談妥賠償等問題之後,會和農民簽訂一份空白協議書,這個空白協議書雖然有法律效應,不過並不是正式都協議書,開發商之後能夠在上面加內容,很容易對農民的利益造成損失。農民在決定拆遷時要看協議書是不是有空白協議書的標誌,如果協議書是空白協議書,那農民最好不要簽署,等到正式的合同出來之後再簽署也不遲。很多農民在談妥之後就簽了協議書,不過沒有注意是不是空白的,農民最好關注一下,說不定會被坑。

3拆遷主體

拆遷時很多農民只知道要拆房了,也沒有注意是誰要拆,拆了之後用於什麼,農民完全不知道。有些房子是被政府徵用,用於公用,修路、修建公共設施之類的,而有些是房地產開發商在農村投資,主要是用於出售,還有一些是村委牽頭改造村裏的。這些拆遷的主體都不相同,補償的也有所差別,農民在拆遷時要注意一下拆遷主體,一個有保障的拆遷主體會對農民有一個放心的安排。

這3點在拆遷時農民一定要弄清楚,不然拆遷之後又是有一堆的麻煩事,雖然說拆遷是一件好事情,不過農民也要擦亮眼睛,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