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葉濤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環比大增50%以上,這一數據明顯超出此前市場預期。考慮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正提速換擋,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以及電池規模效應、資源讓利以及技術升級,堅定看好2019年電池產業鏈,建議優選格局清晰、產業全球化以及高密度電池環節的龍頭企業。

裝機量超預期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爲56.89GWh,環比增長56.88%。具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從3月開始持續走高,6月略有下滑後繼續攀升,12月裝機量,高達13.36GWh,環比增長49.92%。在2018年汽車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由於新能源車表現格外亮眼,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步邁上新臺階。

從車型動力類型來看,純電動爲主要貢獻:純電動汽車配套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55.6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配套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約3.82GWh,同比75.34%;燃料電池汽車配套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約0.07GWh,同比增長115.11%。

安信證券認爲,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巨大,按照2020年全球500萬輛產銷、單車50kwh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將超1700億元,2025年預計超6000億元。國內方面,主要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年底搶裝放量。預計2019年新能源車產銷規模有望突破160萬輛,同比增速預計達40%,動力電池出貨量有望超過72GWh。

在長城證券看來,2018年行業在補貼政策的帶動下逐漸完成轉型:電池高鎳化,車型高端化,隨着2019年補貼強度的進一步弱化,市場需求將成爲主導方向,高鎳電池有望開始批量應用,續航里程的提升以及充電設施的完善激發私人消費領域的需求潛力;同時電動全球化進程將成爲市場主旋律:特斯拉上海工廠有望在下半年部分投產,以及跨國車企如戴姆勒、寶馬、大衆集團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的合作將激勵國內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步伐。

龍頭效應顯現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儘管動力電池裝機量再創新高,但行業內相關企業卻正面臨着不小的發展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於產能過剩帶來的競爭升溫,也來自於新能源產業補貼政策調整帶來的挑戰。

據瞭解,自2018年6月12日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開始“斷崖式”下降,而這對動力電池行業的價格行情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整車廠要求電池廠家降低價格;而上游鈷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電池生產成本增加,電池企業利潤被嚴重壓縮。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鏈整合加速,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將僅餘下20-30家,現階段80%以上企業面臨被淘汰。

在動力電池迎來新一輪裝機高峯,以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格局下,中金公司表示,伴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向龍頭集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加速產能佈局。近期,寧德時代公告將分別在江蘇、廣州投資74億元、46億元建立動力及儲能鋰電項目,預計將新建動力電池產能約18Gwh。2018年三季度,比亞迪宣佈將在西安、重慶等地新建產能60Gwh。另一方面,二線廠商加緊擴產步伐。包括萬向、孚能等在內的8家企業2018年9月份-11月份間紛紛披露的規劃新建、擴建動力電池產能總計達190Gwh,總投資金額高達1290億元。

從投資切入方向看,對於動力電池板塊的後市佈局,國盛證券表示,動力電池正經歷2.0的高鎳化迭代,技術難度再次提升,技術領先型公司優勢放大。全球化趨勢顯現,進入國際廠商供應鏈後成長性及技術實力再上臺階,龍頭公司優勢疊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