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合作社以高額利息回報、押錢領取農資、高價收購小麥、免費出國旅遊等多種手段,在多個農村設立“分社長”誘使廣大農民“入社”集資,對象涉及柏鄉、隆堯以及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其他省和直轄市。披着算卦、占卜的外衣,假借自己供奉神仙可以治病、祈福和保佑之名,山東省臨朐縣辛寨鎮南流村村民付某某利用部分羣衆病急亂投醫和迷信鬼神的心理,開設所謂的“神仙銀行”,讓羣衆把錢存入該“銀行”,並許諾這樣不僅能保平安,還可以賺錢,以此行非法集資之實,非法吸收存款1300多萬元。

【防範非法集資】曝光“農村非法集資”,騙局可能使人傾家蕩產!

賺錢的願望雖然是美好的,若是被“急於賺大錢”衝昏了頭腦,很有可能掉進噩夢。這幾年,不少農民一提起“非法集資”,就恨得牙癢癢。

非法集資是怎麼進村的?騙人的招數都有哪些花樣?今天,咱們好好扒一扒農村“非法集資”那些事。

誰讓農民陷入了“非法集資”?

1. 農民合作社

“非法集資”的農民合作社,可以說是這幾年興起的最讓人頭疼、頗具迷惑性的組織。

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着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櫃檯,欺騙誤導農村羣衆。

2015年年初,媒體曝光了一個涉及12億元集資騙局的農民合作社,曾引起廣泛關注。河北省隆堯縣“三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短短7年過程中,編織了一個瘋狂吸金的“神話”。

這個合作社以高額利息回報、押錢領取農資、高價收購小麥、免費出國旅遊等多種手段,在多個農村設立“分社長”誘使廣大農民“入社”集資,對象涉及柏鄉、隆堯以及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其他省和直轄市。經邢臺警方初步摸排,“三地”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資案涉及人數3.6萬多人。

“這是一種傳銷式的龐氏騙局,收取下一個社員的本金,償還上一個社員的利潤。三地合作社沒有實體項目,更談不上有效盈利。長時間下來,資金漏洞越來越大,最終肯定是要崩盤的。”.

2. 投資理財、擔保公司

除了合作社,還有的投資理財公司、非融資擔保公司改頭換面,在農村廣佈“熟人業務員”,虛構高額回報理財產品吸收資金。

在吉林省農安縣的鄉間,有人就披着“投資公司”的外衣、以這樣的幌子,兩年內瘋狂集資8000多萬。最終,這個以投資“東北大米加工”爲名募集資金的非法集資團伙被南京秦淮警方打掉。(所謂的投資公司人去樓空)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一家投資擔保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非法吸儲超過2億元,涉及羣衆3500戶,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民。

這家投資公司是怎麼騙錢的?公司很少直接和農民“儲戶”簽訂合同,多由業務員簽訂借款擔保合同,業務員再以個人名義給農民出具借條。這樣,以往常見的“公司—儲戶”的單層吸儲模式就變成“公司—業務員—儲戶”的多層吸儲模式。

據業務員介紹,公司按月息1分給“存錢”的村民發放利息,業務員則按照月息2釐提取“工資”。比如,他從村民那裏拉來1萬元“存款”,村民每月可以拿到100元利息,他則可以拿到20元“工資”。到2014年11月,公司開始付不出利息,在2015年1月還了一次款後,就再無音訊。許多農民“儲戶”拿出全部積蓄,卻面臨血本無歸的境地。很多業務員也是農民,同樣十分悲慘,不少被農民追債。

投資擔保公司“下鄉”非法集資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由於農民的經濟承受力更差,也使其危害性更大。一旦出事,很多人就會陷入傾家蕩產的境地。

3. 不法個人騙取他人財產

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巧立名目,騙錢花樣令人瞠目結舌。稱治病、保平安,還能賺大錢?這個理由也是醉了……

披着算卦、占卜的外衣,假借自己供奉神仙可以治病、祈福和保佑之名,山東省臨朐縣辛寨鎮南流村村民付某某利用部分羣衆病急亂投醫和迷信鬼神的心理,開設所謂的“神仙銀行”,讓羣衆把錢存入該“銀行”,並許諾這樣不僅能保平安,還可以賺錢,以此行非法集資之實,非法吸收存款1300多萬元。一開始,付某某給存款人打了借條,並明確記錄利息情況,及時付息。在付息或者償還本金時,一方面付某某會說,神仙保佑大家發了財,這是事實;另一方面,付某某還會試圖說服存款人繼續連本帶息再次存入“神仙銀行”,並動員存款人當她的下線,鼓勵他們幫其拉存款,並給予存款人一定的介紹費。

騙來錢財,一部分用於個人揮霍享受,一部分高息放貸給企業、個體戶獲利,終因企業、個體戶資不抵債跑路,資金鍊斷裂後,導致集資參與人血本無歸。以神仙代言人自居的付某某沒有被她口中的“神仙”所保佑,終被公安機關依法查辦。

4. 親戚、熟人利益鏈條

很多人捲入非法集資的漩渦,都是周圍的親戚、朋友等熟人拉進去的。他們或許不是主謀,但是處在在一環又一環、一層又一層的利益鏈條中,有的本身也是受害者。

在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相關機構表示,“互聯網金融理財”“金融互助理財”等形形色色的理財產品,成爲犯罪分子的新目標。

他們利用農村的“熟人社羣”、人與人之間信任感強、農村羣衆收入增加等因素,開展“人介紹人”的金字塔銷售理財產品的網絡,處於金字塔上層的人拿到更多回扣富裕起來,形成示範效應,一個村的人也跟着參與“擊鼓傳花”。

還有一些民間集資者,一般都是向親戚、朋友、老鄉等熟人進行非法集資,集資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口頭約定,有的寫借條,有的用現金償付利息,有的將利息加入現金另立借條進行“利滾利”。一旦有糾紛,集資參與人的經濟損失無法挽回。

非法集資的謀利者,爲了得到更多的錢,發起了不義之財。參與集資的人,看上了所謂的高回報、高利息,在誘惑面前沒想到“貪小便宜喫大虧”的道理,風險與回報相對應,過高的回報往往伴隨着巨大的風險。

農民脫貧致富之路本就走得磕磕絆絆、格外不易,如今手裏有了點閒錢,想要通過理財的方式,實現財富增長,在“養兒防老”之外多一點保障,卻屢屢遭遇非法集資的陷阱。辛苦積攢的血汗錢、救命錢打了水漂,讓人情何以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