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航天飞机,人们首先想起的肯定就是美国。的确如此,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并使用航天飞机的国家,从1981年服役到2011年退役,在整整30年时间里,美国航天飞机累计进行135次发射,将852人次的宇航员送上太空,航天飞机那威武雄浑的身影腾空而起的壮观场面成为彰显美国航天科技实力的最佳名片。但是性能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却并非来自美国,而是苏联研制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无缘与美国航天飞机比翼争辉,最终落得惨淡收场的结局。

  美国航天飞机服役30年可谓是风光无限

  苏联研制航天飞机的初衷是为了跟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美国率先启动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本来是打算用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低成本太空轨道运载工具代替现有的一次性宇宙飞船(让美国人始料不及的是,航天飞机的使用成本其实远远高于宇宙飞船),但是苏联却误认为美国准备用航天飞机来运送核弹,因此很快就做出了对等回应,也紧接着上马了自己的航天飞机项目,取名为“暴风雪”号。美苏两国的航天飞机虽然外形看起来很相似,但是结构设计却有很大的不同。

  苏联也有雄心勃勃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

  美国航天飞机是由轨道飞行器、主发动机以及外燃料箱、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组成。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则是由轨道飞行器和能源号运载火箭组成,航天飞机本身只有两台用于轨道姿态调整的小型发动机,实际上可以视为是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这样的设计特点使得“暴风雪”号比起美国航天飞机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大的运载能力,还实现了有动力自主返航,如果第一次着陆条件不合适还可以拉起复飞,而美国航天飞机由于返航无动力,只能一次性完成着陆。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曾经是苏联的骄傲

  为了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进行配套,国力雄厚的苏联还不惜血本地专门研制了一款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运输机安225,载重量超过250吨,可以轻松驮起一百多吨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转场飞行。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完成了第一次太空飞行,不过这次飞行任务并没有搭载宇航员,全程采用了自动驾驶模式,在距离地面25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了两圈,顺利降落在发射地点12公里以外的机场跑道上,成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具备有动力自主返航能力

  虽然这次飞行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首飞晚了7年,但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凭借后发的技术优势,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赶超势头,再加上苏联当时独有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建设需求牵引,“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按照计划,“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一共将生产5架(与美国航天飞机数量相当),此外还生产了8架不能进入太空的测试验证机,用于进行子系统实验。就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遭到釜底抽薪式的重创:苏联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了。

  苏联解体以后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被迫下马,2002年毁于厂房坍塌

  所谓“机运如国运”,失去了坚强后盾的苏联航天飞机迅速从天之骄子沦为无人问津的弃儿。曾经有过飞天经历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被扔在库房里面废弃闲置、落满灰尘,2002年5月12日,由于库房年久失修导致发生坍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被彻底砸毁,以这种憋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坎坷的传奇生涯。第二架“小鸟”号航天飞机被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博物馆收藏,其余三架未完工的航天飞机惨遭拆解荡然无存。承载着超级大国星辰大海梦想的世界最强航天飞机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者:利刃/刻雨无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