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航天飛機,人們首先想起的肯定就是美國。的確如此,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製並使用航天飛機的國家,從1981年服役到2011年退役,在整整30年時間裏,美國航天飛機累計進行135次發射,將852人次的宇航員送上太空,航天飛機那威武雄渾的身影騰空而起的壯觀場面成爲彰顯美國航天科技實力的最佳名片。但是性能最先進的航天飛機卻並非來自美國,而是蘇聯研製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無緣與美國航天飛機比翼爭輝,最終落得慘淡收場的結局。

  美國航天飛機服役30年可謂是風光無限

  蘇聯研製航天飛機的初衷是爲了跟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美國率先啓動航天飛機研製計劃本來是打算用一種可重複使用的低成本太空軌道運載工具代替現有的一次性宇宙飛船(讓美國人始料不及的是,航天飛機的使用成本其實遠遠高於宇宙飛船),但是蘇聯卻誤認爲美國準備用航天飛機來運送核彈,因此很快就做出了對等回應,也緊接着上馬了自己的航天飛機項目,取名爲“暴風雪”號。美蘇兩國的航天飛機雖然外形看起來很相似,但是結構設計卻有很大的不同。

  蘇聯也有雄心勃勃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計劃

  美國航天飛機是由軌道飛行器、主發動機以及外燃料箱、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組成。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則是由軌道飛行器和能源號運載火箭組成,航天飛機本身只有兩臺用於軌道姿態調整的小型發動機,實際上可以視爲是能源號運載火箭的有效載荷。這樣的設計特點使得“暴風雪”號比起美國航天飛機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大的運載能力,還實現了有動力自主返航,如果第一次着陸條件不合適還可以拉起復飛,而美國航天飛機由於返航無動力,只能一次性完成着陸。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曾經是蘇聯的驕傲

  爲了與“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進行配套,國力雄厚的蘇聯還不惜血本地專門研製了一款世界上最大的超級運輸機安225,載重量超過250噸,可以輕鬆馱起一百多噸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轉場飛行。1988年11月15日,“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完成了第一次太空飛行,不過這次飛行任務並沒有搭載宇航員,全程採用了自動駕駛模式,在距離地面250公里的圓形軌道上繞地球飛行了兩圈,順利降落在發射地點12公里以外的機場跑道上,成功驗證了系統設計的可行性。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具備有動力自主返航能力

  雖然這次飛行比1981年美國航天飛機首飛晚了7年,但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憑藉後發的技術優勢,展現出了咄咄逼人的趕超勢頭,再加上蘇聯當時獨有的永久性載人空間站建設需求牽引,“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應用前景不可限量。按照計劃,“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一共將生產5架(與美國航天飛機數量相當),此外還生產了8架不能進入太空的測試驗證機,用於進行子系統實驗。就在“暴風雪”號航天飛機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卻遭到釜底抽薪式的重創:蘇聯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了。

  蘇聯解體以後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被迫下馬,2002年毀於廠房坍塌

  所謂“機運如國運”,失去了堅強後盾的蘇聯航天飛機迅速從天之驕子淪爲無人問津的棄兒。曾經有過飛天經歷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被扔在庫房裏面廢棄閒置、落滿灰塵,2002年5月12日,由於庫房年久失修導致發生坍塌,“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被徹底砸毀,以這種憋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輝煌而坎坷的傳奇生涯。第二架“小鳥”號航天飛機被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博物館收藏,其餘三架未完工的航天飛機慘遭拆解蕩然無存。承載着超級大國星辰大海夢想的世界最強航天飛機自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作者:利刃/刻雨無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