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楊曉晶)日前,首屆中國奶農節暨奶牛金鑰匙十週年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過去10年“金鑰匙”工程對我國奶牛養殖業做出的貢獻。未來,“金鑰匙”工程將持續圍繞我國奶業產業科技進步,大力開展有價值、接地氣、受尊重、有掌聲的技術服務,爲政府產業扶貧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產學相連

專家送技術到基層

2009年,在原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支持下,由原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和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聯合創建了奶牛“金鑰匙”技術示範牛場。在這10年中,“金鑰匙”工程在組織模式、技術引進、培訓模式、受衆主體等方面開展了諸多優化和創新,打造了“政—產—學(研)—推”相結合的技術推廣模式和協作平臺;整合資源成立了“奶業技術服務創新聯盟”,吸納引進了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專家資源;推出了包括牛場診斷和操作示範、技術報告、技術沙龍等模塊化的培訓方式;在牛場現場診斷過程中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便攜式分析儀器,做到診斷工具化和問題分析數據化;聚焦產業優秀企業,提升示範的針對性;成立了“現代奶牛場高級人才研修班”,專門培養儲備場長和管理人才。

數據顯示,10年來,共計開展奶牛“金鑰匙”技術示範培訓107期,覆蓋我國奶業生產的21個省(市),由國內專家講授專題技術報告900多場,培訓總人次超過2.3萬,現場診斷牛場340個,示範奶牛340萬頭次。根據對“金鑰匙”示範牛場的統計,成母牛平均單產由2013年的7.6噸提高到2018年的10.0噸,提高了31%,比全國規模牛場單產高出17%。“金鑰匙”加大示範了優質玉米青貯製作和使用技術,示範牛場玉米青貯的幹物質含量由2010年的25%提高到2018年的31.2%,澱粉含量由2010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28.4%,整體品質大幅提升。

“金鑰匙”工程10年間取得的成果得到了業內和專家的肯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柯炳生對“金鑰匙”培訓模式給予高度評價,並計劃將“金鑰匙”經驗與農村技術協會其他專業委員會交流。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鄧興照表示,我國奶業成績的取得與“金鑰匙”密不可分,奶業要振興,科技要先行,希望“金鑰匙”繼續成爲奶業科技的引導,爲奶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爲推進奶業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鄧興照表示,提質增效、宣傳引導、利益聯結是奶業的3項重點工作。近年來,我國奶牛養殖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生產技術和機械設備日益普及,奶牛生產效率和競爭力顯著提升。“金鑰匙”工程功不可沒。據鄧興照介紹,下一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將與“金鑰匙”培訓等一起抓好技術提升工作。工作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推廣關鍵技術,突破選種選配、精準飼餵、飼草料開發、疫病防控、質量管控、糞污處理等瓶頸制約。二是要加強技術集成示範應用,將組裝集成配套的技術“標準化”“輕簡化”“模塊化”,形成易學易懂易操作的通用養殖技術模式。三是創新培訓方式,採取多種形式,一場一策,對症下藥,解決實際問題。

深入產業一線 培養科技人才“金鑰匙”10 年解鎖乳業難題

傳承創新

青年奶業牧場主聯盟成立

我國奶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離不開一大批懂管理、有技術的現代牧場高級管理人員和場長。一個稱職的場長不但可以提升一個牧場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還可以爲牧場帶出一支技術和管理過硬的專業化隊伍。但是目前我國奶業仍處於轉型發展時期,牧場高素質專業人才匱乏,特別是青年人才成長緩慢,青黃不接。“像家庭牧場和家族企業,處於子承父業的接班過程中,年青一代場長在專業技能、責任心、敬業精神方面與父輩仍存在一定差距。”聯盟發起人李勝利認爲,如何培養這些“牛二代”以及現代化集團企業的年輕場長,使他們能夠迅速地掌握現代化家庭牧場和規模化牧場所需專業養殖技術和管理技術,快速成長爲接班人,關係到我國奶業的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爲此,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奶牛技術服務技術聯盟以及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利用國際和國家奶業科技平臺,整合國內外資源,成立了青年奶業牧場主聯盟。據介紹,聯盟未來將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交流國際牧場技術和管理信息,建立定期交流溝通機制,組織定期觀摩評估,組織現場跟崗實踐,開展典型案例教學,建立遠程交流機制等多渠道、多方位的模式培養人才。

據瞭解,國內目前有1980年以後出生的國內“牛二代”以及國內奶牛存欄超過300頭的牧場場長、副場長和主要技術主管共計100名。聯盟計劃在2019—2024年培養100—150名優秀的青年牧場主和優秀場長,使他們管理的牧場單產超過10噸,成爲國內的標杆牧場。

未來,“金鑰匙”工程將在技術集成服務中,依託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測料配方”數據庫,推動在線精準營養配方技術推廣;攜手產業鏈各個主體,推動物聯網技術應用,共同打造智慧奶牛場;進一步開展奶業大工匠培訓,進一步爲大學生就業創造機會,爲研究生理論聯繫實踐創造條件,爲科學家發現產業問題和成果落地提供平臺,爲政府產業扶貧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文章